鹤壁新闻网 > 新闻 > 鹤壁新闻 > 鹤壁时政

统一思想 抢抓机遇 转型创新 提升求进

省十次党代会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活动综述

【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全媒体见习记者 牛蕾】学习贯彻省十次党代会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为及时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党代会精神上来,我市成立了省十次党代会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宣讲团。从12月1日至15日,宣讲团深入我市机关、乡镇(街道)、企业、学校等处,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和高校师生集中开展宣讲活动。

宣讲团连续32场宣讲,场场气氛热烈、动人心弦。大家听了宣讲后普遍表示,要以更加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姿态,为加快我市率先全面小康、建设品质三城”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市委重视,为宣讲活动提供保障

市九次党代会召开后,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鹤壁市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组织、宣传部门和党校把市九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宣讲培训,深入基层一线,确保学习落实。

11月29日,省委宣讲团在我市举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市委书记范修芳主持报告会。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好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宣传阐释工作,及时回答干部群众思想关切,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营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浓厚氛围。

按照市委要求,市委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迅速成立了省十次党代会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宣讲团。12月1日,我市召开省市党代会精神宣讲工作动员会,要求精心组织,全面准确地宣讲省市党代会精神,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党代会精神上来。此后,省市党代会精神宣讲活动在我市全面展开。

生动活泼,为领会党代会精神奠定基础

宣讲团成员围绕省市党代会精神,结合实际、生动活泼,全方位、多角度带领大家重温我省、我市5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获得的宝贵经验,帮助大家深刻认识省市党代会描绘的美好发展蓝图,使大家对未来的发展和生活充满信心。

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讲师马吉芳,在宣讲中不仅介绍了省十次党代会召开的特殊背景,还列举了近5年我省、我市的生产总值、新增城镇就业人数、新建保障性住房套数等数据,使宣讲更加具体、鲜活。

“这次宣讲,我主要围绕省十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的奋斗目标,引用了大数据、国家战略、综合实力等词汇,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中原更出彩的新理念、新布局、新举措讲解出来,便于大家学习理解。”马吉芳说。

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魏现广在鹤山区宣讲时,将市九次党代会精神进行系统解读,从我市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讲起,围绕产业、农业、生态、社会治理、项目建设等,讲述了构建各项新体系的具体措施。

“在宣讲中,我列举了我市‘3+2’产业和‘2+3’产业如何做优的具体事例,结合鹤山区大力发展的生态文化旅游、金属镁、煤炭物流等产业进行解读,便于大家在推动转型发展中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魏现广说。

催人奋进,为落实党代会精神提供动力

我市还通过报纸、电视等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对省市党代会精神进行了宣传报道,有效配合宣讲活动深入开展。

宣讲中,一组组具体的发展数据、一个个美好的发展愿景,使与会人员对省市党代会精神有了更深入的领会,对我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对我市率先全面小康、建设品质“三城”的信心。

“在下一步工作中,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快推进、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助推经济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改革的精神和优良的作风推动我县财政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12月9日,淇县财政局李可听完宣讲后表示。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将认真学习领会省市党代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一如既往地支持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保持本色、不忘初心,继续发挥余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我市率先全面小康、建设品质‘三城’贡献力量。”12月15日,我市退休干部王典法表示。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客服电话: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69号-2豫ICP备05017469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6011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0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112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611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