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 > 新闻 > 重点新闻推荐

全国生态文化村鹤山区黄庙沟村的扶贫经

乡村旅游引客来 生态农业富乡亲 

【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范鑫“又修路又修桥,王书记给我们办了不少实事儿,俺村人都感激他。”6月4日,在鹤山区姬家山乡黄庙沟村,村民李随琴笑容满面地对记者说。她口中的王书记就是市编办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王朝栋。

“黄庙沟村有128户、3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245人,占全村人口的近七成。”王朝栋说,由于地处深山,地薄水缺,庄稼基本靠天收,再加上交通不便,医疗、卫生、教育等条件都很差,贫困发生率较高。

2017-06-07_2714222

村民在流转的土地上务工。黄庙沟村供图

用好扶贫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引入生态农业企业,让村民在家门口挣钱

“摘贫帽、拔穷根得对症下药。”2015年9月,一来到黄庙沟村,王朝栋就开始入户调查,半个月时间走遍了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访问了百余户村民,摸清了全村家底,搞清楚了90户贫困户致贫原因。

眼瞅着周边条件相似的村,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走上致富路,黄庙沟村村民也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黄庙沟村基础设施薄弱,需要做的事情太多,资金缺口太大。”王朝栋告诉记者,政府对农村扶持政策和资金很多,关键是能不能结合本村情况把资金整合起来,用在刀刃上。

没有产业支撑,脱贫致富就是无源之水。黄庙沟村是全国生态文化村,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与包村责任组及村“两委”干部研究后,王朝栋定下了发展方向: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

黄庙沟村旅游资源丰富,有5100亩天然次生林。为了发展乡村旅游,王朝栋和村“两委”一班人研究项目,申请资金745万元,修复清水池至黄庙沟的道路;申请资金70万元,修建2.5公里长的原始森林步道;争取到22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修缮村里古戏楼、建休闲娱乐广场、整治绿化河道等。此外,村里的道路和农业生产用路也得到了整修……

这些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也为招商引资打下了基础。

在修炼内功的同时,王朝栋还和村“两委”干部走出去引项目、引资金。

经过不懈努力,幽楝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缇香谷生态园两家生态农业企业先后和村里签约。目前,两家企业已经与108户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土地580多亩,每年支付土地流转费用21.8万元。

同时,两家企业2016年用工5800人次,支付工资35万元。“以前出去打工没人用,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了。”村民李建军高兴地说。

依托“北斗七星美丽乡村带”建设,帮村民开起农家乐,生意红火

依托鹤山区“北斗七星美丽乡村带”建设,在王朝栋忙前忙后的帮助下,村民李长周开起了农家乐。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来不少游客,再加上李长周肯吃苦,有上进心,农家乐经营得红红火火。

2017-06-07_2704758

鹤山区姬家山乡黄庙沟村第一书记王朝栋(左)到村民家中走访。

村支书李秋生因为一场车祸住了院,医药费花了数十万元,王朝栋去安阳看了他三次,还帮他寻求法律援助,这让李秋生非常感动。

村民李庄林对2016年7月19日那场洪水记忆犹新。村里5户住房被洪水冲垮,庄稼被毁,村委委员李建军的农用三轮车被冲走,电力、通信、饮水管网中断,入村道路损毁,黄庙沟桥被冲塌。“王书记带领村干部转移涉险村民60余人,入户了解受灾情况,虽然受灾,但俺村没有一人伤亡。”李庄林说。

“村民无小事。”两年的驻村工作让王朝栋切实感受到村民的不易,带领村民摆脱贫困奔小康,始终是他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两年的努力,黄庙沟村成立了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两个专业合作社,将村集体部分荒山对外承包,每年为村集体增收两万元。截至目前,全村实现转移就业50户,产业扶持1户,易地搬迁14户,社会保障6户,特殊救助8户。通过一系列脱贫措施,截至去年年底,经省里认定,该村已实现脱贫63户、184人。

看着两年来这里发生的变化,王朝栋说,黄庙沟村的发展已经有了良好开端,接下来他将与全体村民一起努力,让村民过上令人羡慕的好日子。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客服电话: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69号-2豫ICP备05017469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6011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0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112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611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