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 > 新闻 > 重点新闻推荐

今年上半年,山城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一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郭坤 通讯员 彭葳“山城区紧紧抓住创新驱动、培育特色、聚合要素等关键,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大幅提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5.38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位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61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三产业比重由原来的约15%提升至近30%;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7%。”8月9日,山城区常务副区长杨建强对记者说。

今年5月,因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工作成效突出,我市被国务院办公厅予以督查激励。作为全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主战场,山城区探索出了一条城区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专题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编制行动计划明确目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山城区作为老工业城市的“老”,主要体现在传统产业占比高,全区工业总体层次低、效益差,第三产业占比不高。转型升级如何“转”?该区提出以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创新活力为抓手,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升级和空间优化为目标,遵循“退二进三、整体改造、开放包容、以人为本、低碳生态”的发展理念。

2017年,山城区编制《鹤壁市山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工程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新动能培育、城市更新再造两大类和推进企业优化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升级发展等9项重点任务,实施创新创业双驱动战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发展,

加快建设以商贸、旅游、文化休闲等服务功能为主的现代化新城区,着力打造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示范区,提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以上等目标。

抓住创新驱动、 培育特色、聚合要素等关键,全力推进产业 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2017年以来,山城区以创新驱动为首,充分发挥国科大双创中心——鹤壁·德创汇发展新动能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动力。目前,累计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8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17家,累计申请专利500余项,11名清华大学博士后前来柔性挂职。

今年“七一”前后,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石林会议”旧址成为我市旅游热点,仅到此重温入党誓词的人数就达5万人次。按照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小镇、红色旅游景区优质服务示范单位的要求,山城区以创新引领为重,全力打造以红色旅游为引领,以鹤鸣湖生态旅游和李尚书府、张家大院、寺湾村等传统古村落群文化游为支撑的“一线多点”精品旅游线。随着“石林会议”旧址、鹤鸣湖景区声名鹊起,今年年初以来,到此旅游的游客达30余万人次。

对城区内企业搬迁后腾退的土地进行再开发,山城区下了大力气。出台了“土地出让金优先支持企业搬迁”等一系列政策,规划建设全市第一个特色商业区,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电子商务、楼宇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建成常绿林溪谷、建业桂园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和银座商城、印象新城商业广场、金融科技产业园等为核心的商圈。今年上半年,特色商业区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亿元。目前,山城区是我市唯一达到省级特色商业区标准门槛的特色商业区。

位于正高国际广场的金融科技产业园占地80余亩,这是山城区聚合金融、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要素建设的一个高端服务业项目。主要吸引银行、基金、证券、保险公司等金融类企业以及电商平台、公司总部等入驻。通过政府提供基础配套服务,逐步构建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电子商务行业生态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前,金融科技产业园已有三批16家签约企业入驻,今年上半年实现税收2400余万元。  

总值班:李宏庆

责任编辑:樊翠翠 总值班: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客服电话: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69号-2豫ICP备05017469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6011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0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112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611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