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 > 新闻 > 鹤壁新闻 > 鹤壁时政

红旗插上十三山敢教穷村换新颜——老兵徐光的扶贫战役

1c57b4da81c94d488dab80b9fb723024

徐光(右)与村民交流,听取村民对大石岩村旅游开发的意见建议。资料图片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李霄楠50年前,太行深处的小山村走出了一个兵,怀揣忠诚与使命,在军营中发光发热;2016年,这个老兵回到山村,带着责任和重托,将红旗插上荒山山头,修通了旅游道路,让村民数十年来第一次有了集体收入……这个兵,是徐光,一个退伍退休不褪色的老兵。带领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的乡亲们脱贫致富,是他面对的一场重大战役。

“村里部分路灯还没安装,近期要全部安装到位。”

“到群洞峡景点的部分路段需要拓宽,今年春天要全部拓宽。”

…… ……

1月24日上午,大石岩村,一场会议正在进行。该村党支部书记徐光正和村“两委”干部研究村里的具体工作。

“徐书记可是个好人,啥事儿都替老百姓着想。俺村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多亏了他!”说起徐光,村民申青海的话充满感激。

任前

脱贫是大石岩村村民深深的期盼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 ……

古人吟咏太行山的诗句道出了大山的雄奇险峻。而大山的险,也让山村居民的生活变得艰难。

大石岩村就是一个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村子。

朝歌寨、暴马寨、蜘蛛山等13个山头将大石岩村环抱其中。相传因地势险要,殷纣王帝辛逃出朝歌城后便在此练兵屯守。

大石岩村贫困,全村420多户1300多人,曾有贫困户273户902人,被定为省级贫困村。

“村子里年轻人能出去的都出去了,出去就不愿意回来。”村民申东林回忆起村子过去的状况,感慨地说。

贫困,已成为大石岩村村民最大的敌人。大家急需一个带头人,带领大家打赢这场脱贫战役。

上任

摘下“大盖帽”,换上“破草帽”,退休干部当上“村官”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想找到一个脱贫攻坚的带头人并不容易。特别是对大石岩村这样一个穷村、山区村、空心村、软弱涣散村,谁愿意来?

淇县“头雁回归创业”计划把目标锁定在从这片土地走出去的徐光身上。

1969年,16岁的徐光离开大石岩村参军,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副师级干部,转业后先后在省质监局、新乡市质监局担任重要职务。这样一名退休干部,能甘心放弃在城市安逸的退休生活,回到大石岩村吗?

“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能不能干、能不能干好,都很难说。”徐光说,当时自己也犹豫过。

徐光的迟疑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家乡的深切呼唤,军队磨炼的忠诚品格,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让他下定决心。

“一方面,这里是生我养我的老家,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另一方面,党和部队教育我这么多年,我不能眼看着我们村贫困落后,我还能为村里干一些事,也必须干一些事。”徐光说。

2016年10月19日,徐光被任命为大石岩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消息不胫而走。山村沸腾了。有村民欣喜而风趣地对徐光说,你这是“戴了一辈子‘大盖帽’,换来一顶破草帽”。

动员

凝党心、聚民心、鼓斗志,把村党支部建成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

虽然大石岩村是徐光出生的地方,可回到村里看到的情况还是让他吓了一跳。

“当时觉得村里还不如50年前我离开时,那时起码人多,现在年轻人和孩子们都走了,看着很荒凉。”徐光说,他原以为村里最缺的是钱,有了钱,村庄的建设就没问题了。回来后他发现,村里落后并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最重的“病”在心里,精神散了,自然也就没干劲儿了。

28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学会以军队的方式处理问题、攻克难关。为带领村民打赢脱贫攻坚战,他制定了“敌情”侦察、战斗动员、重点突破等策略。

“侦察”,就是了解村情民意。为熟悉村里的情况,他的足迹遍及村里的沟沟坎坎;为听到群众心声,他到大石岩村8个自然村420多户群众家里走访。“动员”就是凝聚人心。为提起大家的干劲儿,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他召集村里有威望、有能力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家长、老退休教师、老军人、老骨干,组成“七老”团队,自家人说自家事,

一起商量该咋干;把久未参加组织生活的全村党员重新召集到了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带领大家学习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著作,讲红旗渠故事、焦裕禄精神。

在徐光的影响下,全村党员干部重新恢复了过组织生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习惯,一个更具凝聚力、向心力的村“两委”班子被唤醒了,无私奉献的党员队伍、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公平议事的“七老”队伍三支队伍形成了。

插旗

红旗插上山头 信念植入心中

干劲儿不是学习一天两天、开上一两次会就能提起来的。积贫已久的大石岩村急需一场看得见的胜利来提振士气。

徐光选择了向大山挑战。他认为,大石岩村风景优美,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得天独厚,只是还没开发出来。“这些山头都是老百姓最熟悉也最陌生的,好多人这辈子都没上去过。”徐光说,爬上这些山,不仅是为了给开发大石岩旅游线路打下坚实基础,更是想用实际行动,让大伙儿看到自己的力量。

大石岩村多山,连绵起伏的13座山头被许多人视为难以涉足的“禁区”。“好些山头我们一次都没上过。”被选为“七老”团队队长的申怀林说,“年轻的时候都没爬上过的山头,心里总觉得上不去、没法上。”

但徐光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拿起了用一根树枝做成的登山杖,带着水和干粮就登上了遍布荆棘的山路,全然忘了自己的心脏中已经装了4个支架……

“徐书记一回来就绕着山转,那么些山,他足足转了7圈啊!有一次他累病了,在县医院住了17天,还没好就挣扎着要回来,一回来就又往山上去了。”说到这里,申怀林有些哽咽,“他还自己垫钱带着我们打井、修路、挖河道、做村标,这样的干部上哪儿找去啊!”

“七老”团队被感动了,跟着徐光一起,登上了年轻时都未曾涉足的山巅,把红旗插上了13个山头。更多的村民被鼓舞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物的出物,按照既定的发展规划,如火如荼地投身于大石岩村的开发建设中。从刚开始的几个人、十几个人干活,到二十几个、三十几个,再到近百人参与建设,大石岩村村民的心活了。

突破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第一次收到集体分红

打仗要集中突破,脱贫也要选准重点,乡村旅游就是徐光选准的突破口。

“通过汇总各方的意见,我们确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就是要把大家动员起来,建设淇县一流的特色林果和乡村旅游名村。”徐光说,旅游发展起来了,村集体就有了收入,老百姓也能靠卖谷子、粉条、柿饼、核桃、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增收。

大石岩村变了。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昔日穷山荒坡变成了发展旅游的“香饽饽”,大伙儿齐心协力开发了荒野洪荒游、水系游、红色洞穴探险游等3条旅游线路,恢复了1条传统乡村线,配套建设了1个停车场和日接待能力1000余人的服务区。2018年4月,徐光也高票当选该村党支部书记。

“我们还在建设‘双百英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纪念馆’、红色摄影基地,积极谋划拓展训练场项目,把村里的集体经济发展起来,真正让老百姓有稳定的脱贫路子。”徐光说。

随着大石岩村各项事业的发展,2018年春,大石岩1000多名村民领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分红。“虽然每个人只有10块钱,但这是头一次嘞!俺村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申东林高兴地念起了村民自编的打油诗:

党的政策真是好,

政府送来好领导。

大公无私为人民,

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干部群众轮流干,

酷暑寒冬不下线。

旅游开发四条线,

条条道路绕山转。

路好村美天更蓝,

干上三五年,

看看我们未来的大石岩!

总值班:靳丽娜

责任编辑:樊翠翠 总值班: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客服电话: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69号-2豫ICP备05017469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6011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0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112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611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