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 > 新闻 > 鹤壁新闻 > 鹤壁时政

淇滨区肖横岭村发展特色种植助力脱贫攻坚

全村户均年增收千余元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张婷媛】我们村每年的红薯产量有50多万斤,小米产量有8万斤,全村户均年增收千余元。”7月2日,淇滨区大河涧乡肖横岭村党支部书记肖爱喜告诉记者,下一步,村里打算建一个红薯深加工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将红薯产业做大,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

肖横岭村地处我市西北部山区,全村262户831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490人,占全村总人口半数以上。由于远离城区和工矿企业,村里多数贫困户靠种地维生。

如何使贫困户从土地中获取更大收益?

7月2日,记者到村里采访了解到,脱贫攻坚过程中,该村在实施到户增收、金融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措施的基础上,利用920亩耕地和部分荒山发展红薯、谷子、芝麻等特色种植,同时建设了首食淇岭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园,种植优质薄皮山地核桃,林下套养黑鸡,使137户473人顺利脱贫。

特色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近一半

“我们村有种红薯和谷子的传统,因为土质适合,种出的红薯软糯香甜、谷子色泽金黄。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这两年村里免费给村民发放红薯苗、谷子和芝麻种子。”肖爱喜说,今年发了50多万棵红薯苗、380多斤优良谷种和100斤芝麻种子。“今年村里种了130多亩红薯、近200亩谷子和100亩芝麻,特色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近一半。”

贫困户肖保平家4口人,因父亲残疾且常年有病致贫。

“以前种粮食,基本靠天收,一亩地能落下三四百块钱就算不错了。”肖保平说,这两年他尝到了特色种植的甜头,他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我种了3亩红薯,收了1万斤,做成了1000斤粉条,1斤粉条卖10块钱,这是1万块钱。我还种了5亩谷子,收了2200斤,碾成小米后又卖了1万多块钱。”今年除了种红薯和谷子外,他还种了一些芝麻,准备磨成香油再卖钱。

土地流转后,贫困户优先到示范园就业

“这是从四川购买的2000只黑鸡,等山上的鸡舍建好后,就放到山上散养。”在肖横岭村一座院子里,首食淇岭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园负责人肖晓峰告诉记者,示范园项目一期流转了80亩土地、200亩荒山,种植优质薄皮山地核桃,同时林下套养黑鸡。今年4月份,3000多棵核桃树苗已种下,现在正在搭建鸡舍。“我们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动力,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今年9月份,还会有3000只黑鸡运过来,未来将会使更多贫困户增加收入。”

贫困户郑铁柱就是受益者之一。“示范园开建后我就在这里干活儿,在这里养黑鸡,等过几天,再去给核桃树锄草、浇水。活儿不累,每天能挣50块钱。我还有一亩耕地和一小块荒地流转给产业园,每年能收入900块钱。”郑铁柱说,他今年66岁,老伴儿和孩子都有病,家里家外全靠他一人,现在守着产业园能挣钱,日子可比原来好过多了。“我现在就想多干点,好早一点儿脱贫”。

市农科院选派到肖横岭村的第一书记谷红军发挥单位优势,在去年免费发放1000余公斤玉米良种的基础上,今年又免费向村民发放了2000多公斤永优浚单系列种子。谷红军说,市农科院将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田间管理技术培训,提高玉米产量。“以前买种子多是买两三块钱1斤的廉价种子,种出来的玉米不仅产量不高,品质也不行。去年种了市农科院免费发的种子,亩产增加200多斤,可把我们高兴坏了。今年的种子比去年的还好,相信又是一个丰收年。”村民肖保平说。  

总值班:刘善新

责任编辑:樊翠翠 总值班: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客服电话: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69号-2豫ICP备05017469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6011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0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112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611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