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 > 新闻 > 重点新闻推荐

【评论】让文化传承和生态建设相得益彰

让文化传承和生态建设相得益彰

从“诗意鹤壁—生态文学高端研讨会”说开去之二

□鹤壁日报评论员

淇水千古流,一河诗赋唱九州。在这淇卫之地,古人留下了“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浅渚荷花繁,深塘菱叶疏”“悠悠淇水曲,彩燕入桑枝”等锦绣佳句;在这绿水青山间,今人总忍不住拿起手机,“晒”出天如洗、云若絮,赞叹水如镜、鹤蹁跹。

淇河,是诗河、史河、文化河。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39首诗与淇河有关,更有200余位古代诗人创作的300多首关于淇河的诗流传后世。这些文人墨客创作的名篇佳句,不仅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人得以在诗歌的韵律中回味淇河两岸秀美风光;也让人们以生态的视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点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观察身边的世界。而这,也正是“诗意鹤壁—生态文学高端研讨会”上所探讨的生态文学的魅力所在。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生态文学,关键在生态,载体是文学。要想增强大家的生态环境意识,就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影响,用宣传教育人,用故事吸引人,用文学感化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也都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保护者。做好环境治理工作,光靠一两个人、一两个部门、一两个地方不行,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要想让人们真正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动员人们自觉投身于环境保护工作,文学的潜移默化不失为一种极佳的手段。一篇篇关于塞罕坝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报道,让人们树立起改天换地的绿色信念;一个个赞颂靳月英老人绿化荒山的故事,感召人们做出“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创举……文学,可以如此有力。

鹤壁是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辖下有古都朝歌、古城黎阳,封神演义、白蛇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的故事在这里口口相传;境内有淇河、卫河、汤河、河,为人们印证了“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淇水清且泚,泉源发吾地”的自然风光;更有诗经文化、鬼谷文化、运河文化……这些,都是我们“挖不尽的文学宝藏”,是生态文学创作的极佳素材;也是我们无形的“金山银山”,可以让生态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要做的,是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视角看问题,立足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角度想问题,让文化传承和生态建设相得益彰。 

责任编辑:樊翠翠 总值班:郭红艳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客服电话: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69号-2豫ICP备05017469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6011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0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112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611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