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 > 新闻 > 重点新闻推荐

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打响鹤壁玉米品牌

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打响鹤壁玉米品牌

解读藏粮于技的鹤壁密码

b0308c4c775540ffa3d5b1bd5897a422

8月9日上午,市农科院的工作人员在5号试验田里忙着给玉米育种材料授粉。整个玉米散粉期,这样的工作要持续20多天。(淇河晨报首席记者 张志嵩 摄)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赵玮 马龙歌8月7日,天气闷热,市农科院的玉米试验田里,头戴草帽、肩搭毛巾,穿梭在玉米地里的科研人员正紧张地进行套袋授粉和田间调查工作。也许你并不知道,这片土地的玉米,近年来已成为藏粮于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实验场,更是创造了中国玉米优质品牌的鹤壁现象”。

“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反复叮嘱,“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农作物种子直接关乎粮食增产和粮食安全。作为全国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的鹤壁,近年来紧紧围绕藏粮于技国家战略,培育优良作物品种。国内的行业专家曾评价,“全国玉米看河南,河南玉米看鹤壁”。

这一独特现象的背后,离不开市农科院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藏粮于技的鹤壁密码……

密码一:加代繁育

浚单系列玉米品种累计推广4亿多亩,创造经济效益200多亿元

8月7日上午,市农科院研究员张守林刚从地头回到办公室,他曾参与“浚单20”种子培育,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1986年,22岁的张守林从安阳农校毕业后就来到了浚县农科所。“当时条件简陋,所里一共30多个人,每个人要负责8亩地。我们整天跟着老所长程相文下地干活儿,播种、拔草、打药、浇地……老乡的农活儿我们样样在行!”同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参与“浚单20”种子培育的常建智回忆,当时人少地多,为了加快科研进度,他们几乎没有节假日,更没有所谓的上下班,整日泡在田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上世纪80年代,玉米抗倒性差,大风一刮就倒,产量也低,亩产就二三百公斤。”张守林介绍,“合理密植、抗倒伏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也是当时的育种方向。”为了缩短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周期,加快育种进程,程相文研究员从1964年开始,便带领科研人员远赴海南加代繁育(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运用技术手段缩短育种周期,增加实际产量)玉米种子,当时那里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岛上连报纸都看不到,唯一能让他们和外界保持联系的,是老所长的一部半导体收音机。在那里,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以及炎热气候、蚊虫叮咬等生活不适,至今已有55个年头儿。

即便如此,一万多个样本组合才有可能育出一个新品种,而一个新品种又要经过十几代繁育才能稳定下来。育种的过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每年都满怀希望去做,虽然常常铩羽而归,但来年依然激情饱满地投入“战斗”。正是由于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2003年,由市农科院选育的“浚单20”通过国家夏玉米区审定,“玉米单交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性好,一经推出便引爆市场。十几年过去了,目前依然是黄淮海夏玉米区五大品种之一。

“从‘浚单5号’到‘浚单20’,经历五次更新换代,每当有好的品种出现,产量就会上升一大截。亩产由最初的一二百公斤到六七百公斤,高的能到900公斤。”张守林说,浚单系列玉米带动整个黄淮海夏玉米区连续多年实现增产。截至目前,浚单系列玉米品种累计推广4亿多亩,创造了2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密码二:“订单”育种

顺应市场变化 百姓需求,育种方向发生转变

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大地,位于淇滨区钜桥镇的市农科院新品种示范基地,三三两两的农户正在对玉米地进行锄草、间苗。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淇水湾办事处刘寨村的孙玉旗,是村里的种粮能手,家中有6亩地的他,另外承包了11亩地。

“去年七八月份下了一场大雨,还刮了大风。但我这块玉米地的苗儿不仅没倒,相比往年还增产了一二百斤。”孙玉旗表示,他去年选种了不同的玉米品种,其中“永优1573”表现不错。拥有多年种庄稼经验的孙玉旗认为,好种子便是长势好、抗倒伏、产量高。于是,孙玉旗今年决定继续选种“永优1573”。该品种是由市农科院选育的永优系列高淀粉玉米品种,已于2018年9月通过黄淮海夏玉米区国家审定,2019年5月又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春玉米审定。

“如今的市场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选育啥品种,老百姓就种什么种子;现在不同了,市场上需要啥种子,老百姓想种啥种子,我们就选育啥种子。”市农科院研究员秦贵文介绍,2000年之前,市场上的玉米种类不多,黄淮海夏玉米区一年能通过国审的品种寥寥无几。随着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机械化普及和育种单位的增多,仅2018年,黄淮海夏玉米区通过国审的玉米品种多达几百个。

如此一来,种子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育种的标准和要求也更高了。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市农科院快速调整育种思路,将育种方向和学科设置调整为高产优质研究室、绿色高效研究室、抗性机收研究室、特用玉米研究室。“聚焦发力,将品种培育从注重单一高产的产量性状向注重高质高效、注重抗病性、宜机收性、绿色高效转变。高淀粉玉米、宜机收玉米、鲜食玉米品种选育等都是今后的研究方向。”秦贵文介绍,从最初的“高产创建”到现在的“高产高质高效,绿色生态安全”,名称的变化折射出育种方向的转变,也体现出良种培育的藏粮于技。

一个玉米品种从开始选育到最终成功,至少需要七八年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按照国家和省种子管理相关规定,每一个新品种推广应用的周期是5~10年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新品种问世后不可能永远种植。这也意味着,科研人员必须加快研究进度,才能跟得上市场环境的变化。种子研究,没有止境!

藏粮于技,永无止境,这或许是引领市农科院科研人员不懈前行的精神力量。

密码三:科技助力

分子标记提高育种效率,扫码看良种“前世今生”

“传统育种的方法是‘一把尺子一杆秤,用牙咬、用眼瞪’,而现代育种利用分子标记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市农科院分子育种室主任王帮太介绍,对育种人来说,高产、提质这个课题,须用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来解决。

2009年,以原浚县农科所为基础,整合全市农业科研力量形成的市农科院,依托科研平台优势,相继建成了国家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鹤壁综合试验站、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鹤壁分子育种基地等一系列科研平台,为农作物种子研究培育、示范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如果说杂交育种技术是玉米育种的‘基石’,分子育种技术便是玉米育种的‘加速器’。”王帮太介绍,前期寻找杂交组合,以前是靠经验,一个个去试,去对比,排除‘近亲’。如今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很快就可以将优势杂交组合进行确定。比如一个材料不抗病,但其他性状优良,可以利用实验室技术将另一个抗病性强的材料基因导入这个感病材料,通过对抗病基因进行检测,可以快速地进行材料改良。品种培育从单纯的常规育种手段逐渐将分子标记检测应用到育种过程中,明确了育种杂种优势类群,提高了育种效率。

在市农科院800多亩玉米试验田里,二维码、条形码随处可见。记者试着用手机一扫,便可看到当前玉米的育种过程、家谱等。通过这些“身份牌”还可以了解每一棵农作物近几年的长势,从而选取优良品种,代替了原来的烦琐手写。

“目前,市农科院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农田一万亩,辐射浚县、淇县周边农田十几万亩,每年培训十余次,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实现全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市农科院南繁办的朱自宽介绍,订单销售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高淀粉玉米,他们将采取高淀粉品种﹢淀粉企业的合作开发模式,加大该品种的推广开发力度,放大该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扛牢藏粮于技重任。

“藏粮于技,就是把科技落实到每个优良品种,落实到田间地头,落实到农民当中去。”市农科院院长莫海江表示,市农科院正站在新的起点、走向新的发展时期。

■记者感言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有这样一群孜孜不倦探索着的农科人,有这样一股永无止境、不懈前行的精神劲头引领,有这样一种求真务实、拥抱最新科技的研究态度,中国玉米优质品牌的“鹤壁现象”必将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藏粮于技”的科研基础,为粮食生产这一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发展贡献“鹤壁力量”。  

总值班:陈鸿

责任编辑:樊翠翠 总值班: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客服电话: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69号-2豫ICP备05017469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6011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0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112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611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