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云”上见成长不延期——“停课不停学”的鹤壁实践
市淇滨小学学生在家参加特殊的升国旗仪式。
鹤山高中教师刘青,在家进行线上教学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王风娇】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平台的拓展,更是教育模式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1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明确要求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推迟开学,教育部门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教学”工作,依托现有平台开通线上学习渠道,健全教学框架体系,丰富教学资源。
2月3日,市委书记马富国在调研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用心用情抓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师生返校的各项工作预案,通过“网上课堂”等教学方式实现停课不停学”。
市教体局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制订相关工作方案,按照“市县统筹、以校为主、科学遴选、分步推进、严格把关、坚持普惠”的实施原则,于2月10日全面启动我市中小学线上教学工作,26万余名学生走进“云”上课堂。
在这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大考中,“云”上课堂将教师和学生紧紧联在一起,“师生‘云’上见、成长不延期”的背后离不开全市教体人的坚守与担当,也离不开无数家庭的理解与支持。
“云端”求学路上
一个都不能少
西与林州市相连,南与卫辉市接壤的淇县黄洞乡,不少年轻人常年在外务工,各村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较多,对于部分还未开通网络的家庭来讲,稳定的移动网络信号是孩子实现线上学习的重要保障。
“信号差,上网课卡得不行,压根儿没法儿学,咋办?”20多天前,这个问题可难坏了黄洞乡初级中学九年级的学生郭志军,家境并不富裕的他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居家学习的监督辅导一度处于缺失状态。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开展线上教学,他的学习突然“断线”了。
“哪个学生线上学习有困难,我们就得抓紧帮他!”黄洞乡初级中学教师高永红说,针对郭志军的情况,该校迅速成立临时帮扶工作小组,联系当地通信部门,以最快速度将光纤宽带接入郭志军的家,还为其赠送了移动网络流量,郭志军终于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家就能收看省教育厅录制的名校课堂了。
为让更多学生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学习有保障,切实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落到实处,市教体局迅速成立线上教学技术指导组,精准摸排全市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协调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增加学校的网络带宽,提升网速。对不具备线上学习条件的学生,为其提供学习终端,并为每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赠送每月10G的移动网络流量,不让一个孩子“断线”。
“咱不舍得为娃开通网络电视,学校却帮咱开通了,俺心里的感激说不出啊!”提起鹤山区教体局帮忙给家里开通网络电视的事儿,鹤山区鹤壁集镇南杨邑村的王海山忍不住掉眼泪。
此前,王海山家3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天共用一部手机上网学习,听课质量很差。通过鹤山区中山小学的排查,鹤山区教体局的王红军及该区纪委的秦云了解到了王海山家的情况,立即与当地通信部门取得联系,为王海山家开通了网络电视。学校还安排教师每天通过视频跟王海山家的3个孩子沟通当天的学习情况。
在统筹管理上,市教体局按照“一校一策”原则,统筹利用各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开放性、公益性的网络直播平台,通过网络渠道开展在线教与学、资源点播、讨论、答疑等活动,消减疫情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线上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形式,每个学生都不应该掉队。”市教体局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秦太林介绍,我市386所中小学全面开启了线上教学工作,6412个班级共计26万余名中小学生顺利走进线上课堂。
课堂“大”了
孩子们的心“亮”了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2月10日上午,市淇滨小学3400余名学生参加了学校春季网络开学典礼,在家望着屏幕中的国旗高唱国歌。
“学生虽然暂时不能重返校园,但学习的脚步没有停,爱国的热情没有减。我们开展了网络升国旗、唱国歌活动,让学生用特殊的方式向国旗敬礼,为祖国祝福。”市淇滨小学校长晁明芳说。
市淇滨小学探索线上教学模式,推出了“淇滨小学在线课程”,以读书、科学实验、体育锻炼、疫情知识讲解等内容为主,充分缓解学生和家长因疫情产生的焦虑。
淇滨区牟山小学利用网络直播的形式,向学生推送机器人编程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体验科技的乐趣,培养创新思维。
开展特色德育班会、特殊的“云队课”、在线德育课堂、“一颗童心助防疫,一纸作品写情怀”创作活动,以及教师自创居家健身操、师生共同创作Rap(说唱歌曲)……特殊时期,特殊的课堂,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成长不延期,全市教体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竭尽全力丰富线上课程内容,让学生收获更多。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病毒被我们打败了。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要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不要再伤害它们了!”市湘江小学学生王娅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用自己的真情创作了绘本《待到山花烂漫时》。
“你们是父母,离开还需要照顾的儿女,也许你的眼中还有泪水,但为了人民的健康,离别的步伐也异常坚定……”市湘江小学学生李昕泽创作并朗诵的诗歌《致敬白衣天使》,被中国少年报微信公众号转载。
“我期盼着疫情早日得到控制!”“我希望疫苗早日研发成功!”“我希望患者早日康复!”“我希望所有的医护人员平安归来!”“我们的岁月静好,只因有你们的负重前行!”……市淇滨小学学生写了1600封信,为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加油鼓劲,其中,学生秦予希的《写给医生妈妈的一封信》还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
…… ……
“疫情也是教材,要让学生在疫情中学会尊重生命、敬畏自然,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晁明芳表示,该校推出了线上德育课程,学校民乐班的学生更是积极创作,通过自己的作品参与抗疫,为一线人员鼓劲儿。
“云端”教学
教师的课“活”了
“学生用酒瓶盛装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筷子敲出不同的声音,个别有音乐基础的同学,还可以敲出《我们众志成城》等曲子呢!”市兰苑中学的物理教师陈慕章介绍,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这样特殊的时期,该校物理组教师及时变更学习内容和方式,组织学生利用家中的瓶瓶罐罐动手做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
市湘江小学少先队大队部辅导员郑爱芬通过“云队课”形式,将少先队员创作的手抄报、童谣、感言、诗歌等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战“疫”一线先进事迹的作品,制作成视频《一节特殊的“云队课”》,加强少先队员的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思想教育,该课程被评为河南省少先队活动抗疫专题示范课。
在线教学并不是教师单方面地知识输出、学生被动性地知识输入,而是要做好师生互动,通过创意课堂、互动答疑、趣味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市兰苑中学数学教师郭朝训,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将“口罩”“84消毒液”等名词编制到例题、习题中,让学生了解病毒传播的途径及防控方法;课后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分析疫情数据的变化,了解疫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有着近40年教学经验、多次荣获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全国数学竞赛辅导一等奖的市外国语中学高中部数学教师张德胜,为了克服没有黑板,难以画图讲解的难题,提前搜集优质资源,精心制作课件,通过网络自学图片编辑等相关内容。
市兰苑中学语文教师李春霞,线上教学过程中以声传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她的影响下,该校七年级学生人人都成了小主播,诵读了《居家战“疫”记》《逆行万里的春天》《为了春天的重逢》等多篇鼓舞人心的文章。
鹤壁高中物理教师李哲,录制了线上家长会视频,并插入其他任课教师的寄语、学生代表发言等内容,该视频一经播出便引起了较大反响,还被选登在“学习强国”平台上。
“线上课程等智慧教育,弥补了偏远学校的师资不足,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市电教馆馆长王志伟表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更引领着教育现代化发展,我市将加快推进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更新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在全省率先打造市级教育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本组图片均由受访学校提供)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