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 > 教育

潜心线上教学引领学生成长

潜心线上教学引领学生成长

——全市教体系统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调查报告

2020年的开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疫情变成了一场大考,对所有工作、所有人都是一场巨大的挑战。抗击疫情形势严峻,学生和教师无法到校正常开展面对面教学。按照上级教育部门“不停教不停学”的要求,市教育体育局主动作为、科学研判、超前谋划,采用线上教学方式开课,全力做好因疫情防控而延期开学期间的网上教学工作。

基本情况:

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

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我市教体局迅速行动,于1月30日印发了关于在延时开学期间组织开展线上学习的通知,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提供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省中小学数字教材平台、“钉钉”空中课堂、云视讯、同步课堂、线上课程、天翼云在线互动教学服务平台、“崇文客”在线教育和学乐佳校云、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8个免费平台,由全市各中小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

通过观看电视课堂直播、点播方式进行网上教学的使用学生人数最多,使用学校322所,使用教师7660人、学生15.69万人。其中,小学选用的最多,也是大部分农村偏远山区学校选择的线上学习方式。

排名第二的是“钉钉”空中课堂直播教学,使用学校111所,使用教师6202人、学生10.43万人,主要为高中、初中学校使用,学生能收看教师的直播教学。

另外,使用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线上学习的学校有112所,使用教师2934人、学生3.19万人,主要由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用微信或腾讯智慧校园开展线上学习或作为互动交流工具进行学习的学校有110所,使用教师5996人、学生6.39万人;还有一部分学校采用中移智慧校园、学乐云教学平台、云视讯直播平台、ESWI智慧教学云等教学平台进行学习,使用教师1412人、学生2.39万人。

截至目前,我市中小学基本形成了“观看电视直播教学、资源平台自主学习、网络直播教学”三大线上教学模式,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人数达26.19万人,占中小学学生总数的99.85%,开展线上教学的教师(不含仅指导学生观看电视的教师)1.37万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0.5%。

推进措施:

4398名贫困学生

每月获赠10G手机流量

为确保学生应学尽学,市教体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线上教学有关工作的通知,协调移动、联通、电信3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重点聚焦偏远山区,关注困难家庭子女、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帮扶和指导工作,给予家庭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每名学生每月赠送10G手机流量的照顾,4398名贫困学生享受此优惠。

下发文件《关于开展疫情防控延迟开学期间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家用宽带免费提速和手机流量费用减免活动的通知》,开展对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家用宽带免费提速和手机流量费用减免活动,重点排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以及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4类学生。上述学生可享受新装宽带费用减免、免费对既有家庭宽带进行提速、手机流量赠送和手机定向流量减免等优惠。截至目前,4703名学生及其家人已与三大运营商对接。

此外,市教体局主动与河南有线鹤壁分公司联系,为市区低保家庭和残疾儿童家庭提供有线电视的优惠安装和使用服务。

开展培训,提高能力。针对学校选用学习平台的不同,市教体局利用视频直播方式大力开展教师应用能力培训,特别是对于学校使用量较大的“钉钉”空中课堂,组织人员分别就如何组建钉钉群、钉钉群的各项功能和使用等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安排技术人员帮助班主任组建钉钉班级群并指导试运行等,有效提高了教师使用“钉钉”空中课堂、召开视频会议的应用能力。

精心制订教学计划。各级教研部门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指导各个学校精心制订线上教学计划,借线上教学契机交流教学技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要求各县、区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及各学校教科室、年级组组长负责本学科、本年级线上教学的统计、监督及审核,做到每天监审、每天有记录、每天及时反馈。

规范线上教学行为。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线上直播课堂管理的通知,针对个别学校存在的线上教学时间过长、互动过少、教学准备不充分、群内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强化教学准备管理、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强化教学行为规范、强化教师操作培训的4项要求,实施直播教师实名制、直播内容审核制、直播平台备案制等3项制度。抽调优秀教研员和教师分学段、分学科成立专家指导组,进行线上值班,对各学校网上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指导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强化线上综合教育。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把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自我保护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多数学校安排了网上升旗、开学第一课等教学内容,向“逆行者”致敬;许多学校将少先队日、共青团日活动搬到网上,开展线上活动,丰富了线上教学内容,提升了线上教学效果。各学校减少了直播教学的课时长度,科学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例如适当安排体育锻炼、家务劳动、课外阅读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线上学习环境,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线上教学调查报告:

82.6%的学生能够按时参加线上学习

为充分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市教体局及时制作调查表,了解师生线上学习的效果。调查结果如下。

教师对本次延迟开学线上教学的态度——24.32%的教师高度赞同,44.76%的教师选择赞同,26.27%的教师基本同意,4.65%的教师反对开展线上教学。

教师平时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情况——12.27%的教师每天都在使用资源平台、教育博客、专题网站、教育软件等信息化工具进行教学,经常使用的教师达到了81%,而平常不使用信息化教学的教师仅占6.73%,说明教师已储备和掌握了线上教学的基本技能。

教师最喜欢的线上教学方式——21.17%的教师选择了直播教学,原因是能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资源;26.31%的教师选择了线上点播,原因是可以让学生随时观看学习内容;24.39%的教师选择了基于资源的学习,认为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22.13%的教师选择了观看电视教学节目的播出,6%的教师选择了其他线上教学方式。

教师线上教学备课准备情况——97.81%的教师提前完成了线上教学的备课工作,并将课程计划提前发送给了学生,其中44.48%的教师提前3天、46.53%的教师提前1天进行分享。

每节课教学时长情况——6.97%的教师每节课教学时长为10分钟至15分钟,32.87%的教师每节课教学时长为16分钟至25分钟,46.63%的教师每节课教学时长为26分钟至35分钟,13.53%的教师每节课教学时长为36分钟至45分钟。

本次线上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18.63%的教师认为学校提供的平台自己不太熟悉,上手较慢;55.91%的教师认为自身的线上教学能力有待提高;63.67%的教师认为学生信息化学习的基本环境需要改善、素养需要提升;63.99%的教师认为线上学习受网络访问速度影响太大,需要进一步提高网速。

学生按时上课的情况——根据数据,82.6%的学生能够按照要求按时参加线上学习;16.1%的学生不能保证每节课都能按时参加学习;还有1.3%的学生不愿或不能参加线上学习。

影响线上学习的原因——根据数据,影响线上学习原因主要有网络不给力;自制力差,拿着手机忍不住看其他内容;家长上班,没人叫学生起床等。

学生按时上交作业的情况——65.4%的学生能够做到按时上交作业,30.7%的学生没有做到按时交作业,3.9%的学生没有按要求上交作业。

上交作业的方式——94.5%的学生选择拍照上传作业,5.5%的学生选择录制视频或音频上传作业。

作业遇到困难时的处理办法——46.7%的学生选择查看老师发布的课件、资料等自己解决问题,33.6%的选择通过微信、人人通等渠道咨询老师,15.9%的学生选择通过微信等咨询同学,3.8%的学生选择开学后再问老师。

家长参与线上学习的情况——50.4%的学生选择“家长经常提醒、督促线上学习”,45.6%的学生选择“家长有空就陪,没空不陪”,4%的学生选择“家长没有参与,全靠自我管理”。

从调查数据来看,延迟开学期间开展线上学习得到了多数家长和学生的理解,也得到了教师的支持。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推动下,整个工作安排的井然有序。

网络课堂有序开展。得益于平时的教学积累,广大教师具备了课堂信息化教学基本技能,为线上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得益于各县区、学校先后利用直播技术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直播软件、教学平台、录屏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软件操作培训,并将培训视频保存在教研群里,供教师随时查阅,提高了教师线上授课能力。我市广大一线教师认真钻研、主动探究,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如网络学习小组、网上批改作业等,为线上教学提供了保障。

学生学习卓有成效,学生在线学习率高。从本次调查数据来看,98.7%的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参加线上学习,这个比例与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基本相当,83%的学生做到每节课按照要求参加学习。

启示:

教师线上教学技能仍需提升

延迟开学造成的被动情况下的线上学习,展示了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成果,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教师线上教学技能仍需提升。通过不断培训,目前我市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课件制作与播放等常规操作。在线上学习教学技能等方面掌握不足,直播教学过程出现问题较多。例如如何屏蔽不断跳出的广告,如何处置没有声音、声音杂乱、图片传送速度慢等问题时,部分教师不能处理;还有部分教师不会通过电脑、摄像头了解学生的学习反应和反馈,不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等。

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模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线上学习状态进行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线上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律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互联网+”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充分考虑学生客观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终端,灵活应对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灵活调整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顺利、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根据学生特点,持续改进线上教学方式,通过“直播+互动+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实现签到、课件资源共享、作业回收、视频直播和实时线上答疑交流等功能,让学生有在课堂学习的感觉。

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建设。线上教学初期出现的问题反映出教师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也反映了我市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下一步,市教体局将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不断提高网络应用访问速度;加快鹤壁市智慧教育大平台建设,助力线上教学高质量推进;不断加强对平台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更好地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情况,为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市教体局)

责任编辑:韩智英 校对:程睿 巡查:陈鸿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客服电话: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69号-2豫ICP备05017469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6011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0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112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611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