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 > 站内链接 > 鹤壁专题 > 城市创建 > 文明健康生活涵养

打造健康环境严防疾病传播——爱国卫生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本月是我国第32个“爱国卫生月”。为进一步巩固我市创卫成果,推进全国健康城市创建工作,助力“六城联创”和高质量富美鹤城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市人民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市于本月开展“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爱国卫生运动已成为一项参与广泛的群众性活动,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您知道爱国卫生运动的特殊背景吗?您知道它的起源和发展吗?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起源于战争时期,曾是重大政治任务

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实践中,十分重视开展群众的卫生运动,以预防和减少疾病,保护人民健康。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伟大创举,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曾一度被提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就把组织军民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搞好卫生防病工作当作关系革命成败的一件大事来抓。1933年,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力量。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把开展全地区卫生运动列为施政纲领。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了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

在1949至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间,为了改变不卫生状况和传染病严重流行的现实,全国普遍开展了群众性卫生运动。1952年2月29日,美国飞机共14批148架次侵入我国安东、抚顺等地,播撒带有病毒、细菌的昆虫,对我国发动了细菌战争。当年3月14日,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任务是领导反细菌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当年3月19日,中央防疫委员会向各省、市、自治区发布反细菌战的指示,要求各地做好灭蝇、灭蚊、灭蚤、灭鼠以及杀灭其他病媒昆虫的工作。当年7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进一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社论,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1952年,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周恩来总理任主任。1954年,习仲勋任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

1957年9月20日,党的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爱国卫生运动的任务和目的是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振奋精神,移风易俗,改造国家。

1958年2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就是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从除“四害”做起,普及卫生常识,破除迷信,消灭各种疾病和它们的根源,提高人民的健康生活水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取得了重大成就。

十年动乱期间,爱国卫生运动遭遇了挫折。动乱结束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78年4月决定重新成立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并下发了《关于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一场深刻革命。同年8月,中央爱卫会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现场交流会,指出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任务是城市重点整治环境卫生,农村管好水、粪,标本兼治。此后,中央爱卫会又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山西省晋城县分别召开了城市和农村卫生现场会议,总结推广“人民城市人民建”“门前三包”(卫生、秩序、绿化)“四自一联”(自修门前路、自通门前水、自搞门前卫生、自搞门前绿化,统一规划联合集资)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各地工作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1978年至1995年,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爱国卫生运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79年6月11日,中央爱卫会、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迅速将各级爱卫会办公室建立健全起来,配备专职干部,促进各地爱国卫生运动蓬勃发展。

1987年2月,中央爱卫会、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9部门发出《在全国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仪》,经中央领导同意,把每年3月定为全民文明礼貌月,主要内容是“五讲四美”,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198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使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卫生水平的提高与“四化”建设同步发展。《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还提出每年集中一个月时间,通过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实实在在地解决几个社会卫生老大难问题,为全年的爱国卫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确定每年4月为爱国卫生月。

1990年,国务院批准对全国455个城市进行卫生大检查。到1995年10月,共组织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检查评比活动,155个城市被评为卫生城市,23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城市卫生水平的提高,为人民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清洁、优美、舒适的环境。

2003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治非典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要求,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联合开展了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为取得防治非典工作的胜利作出了新贡献。

2014年,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不断改善城乡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66号),就做好新形势下的爱国卫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是国务院时隔25年又一次专题印发指导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文件。

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爱卫会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国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

2017年,全国爱卫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暨全国爱国卫生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了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

2018年,全国爱卫会印发了《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以健康城市建设为载体的系列健康创建活动在全国展开。

2019年,全国爱卫会再次下发文件,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努力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将爱国卫生运动推向新的高潮。3月2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负责人表示,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防控重大传染病的传统方式。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可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增强全民参与意识,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只有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回首我国60多年来的爱国卫生运动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走爱国卫生运动与群众相结合道路,执行面向基层、深入社区的方法,按照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原则办事。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大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培养了良好卫生习惯和公共卫生道德,形成了讲卫生、爱清洁的社会风尚。

当前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大家要携起手来,巩固我市爱国卫生运动成果,打造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向更深层次发展。(本报记者陈海寅整理)

责任编辑:韩智英 校对:程睿 巡查:陈鸿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客服电话: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69号-2豫ICP备05017469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6011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0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112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611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