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 > 财经

农发行鹤壁市分行投放首笔国家储备林中长期贷款1.4亿元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汪丽娜 通讯员 李晓焕】近日,农发行鹤壁市分行中长期项目贷款实现“破冰”,投放首笔国家储备林中长期贷款1.4亿元。该项目贷款总金额3.6亿元,用于浚县国家储备林建设,采用抵押补充贷款方式,贷款期限20年。该项目储备林建设总面积5万亩,新造林培育工程涉及土地面积4.2万亩,惠及7个乡镇79个行政村。

“该项目建成后,我市还将建设城乡道路景观带、沙区治理防护带、水岸生态涵养带、荒山美化观光带,凭借全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优势,全面改善区域基础环境条件,提升生活层次,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有效推进全市富美鹤城建设。”4月3日,农发行鹤壁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姜本强说。

提升站位 强化担当

“农发行鹤壁市分行提升政治站位,以市政府提出的全年造林补植11.6万亩、抚育5.3万亩目标任务为抓手,担当担责,主动作为。”姜本强介绍,他们借助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出台《支持鹤壁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金融服务方案》有利契机,积极汇报金融服务方案“八大利好”,积极营造银政密切沟通、高效联动的工作格局。

市委书记马富国在该行《信贷支农报告》上批示:“鹤壁农发行为鹤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功不可没。”并两次来到该行调研慰问,极大地促进了政银关系。该行主动向上级行汇报支持思路和进展情况,得到上级行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其间,农发行河南省分行行领导数次来到鹤壁,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会谈和沟通,达成了合作共识。

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创新处、调查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亲赴现场调研指导,与市县两级政府领导座谈磋商,积极跟进、联手推动。该行建立首席营销官、高级营销官和项目营销服务专班,10多次主动上门与政府、财政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先后对接贷款金额达55亿元的14个项目,其中浚县国储林项目3.6亿元贷款于今年2月份成功获批。

压实责任 主动服务

为有效推进项目贷款尽早落地,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农发行鹤壁市分行、农发行浚县支行三级行克服困难,主动服务,全面深化政银合作。农发行河南省分行特事特办、急事速办,创新办贷方式方法,全力提升办贷效率。农发行鹤壁市分行面对融资担保难题,多次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促成召开专题协调会,让相关企业根据总行评审要求完善项目手续与资料。农发行鹤壁市分行、农发行浚县支行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对接,全程参与规划和可研编制,指导成立承贷主体,协助规范项目运作,提供全程化融资融智服务。

该行员工充分发扬“敢打能胜”团队精神,密切跟踪、掌握项目评审动态及信息,对贷款反馈意见中需落实问题逐一研判,逐条分析处理,确保完善到位,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问题,为全行后续开展国储林中长期贷款业务积累了成功经验。

持续发力 推进投放

针对该项目,农发行鹤壁市分行专门制订线路图,明确时间节点。他们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要求,限期解决,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调查组,强化指导,贴身服务。在审批关键期,该行安排相关人员常驻农发行河南省分行跟踪办贷,随时对省分行反馈的问题进行补充,力促项目在合规的前提下短时间内获得审批。

农发行鹤壁市分行、农发行浚县支行领导持续与浚县县委、县政府开展会商,做好与承贷主体的沟通,督促资本金到位。他们开创了现金存单质押模式,在原有贷款担保措施不变的前提下,增加3600万元现金存单质押担保,质押年限涵盖整个贷款期限(20年),在完善风险保障的同时实现了资金收益最大化。

在贷前条件落实上,农发行鹤壁市分行、农发行浚县支行员工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研究贷前条件,按时反馈补充,及时跟进审查,最终于3月20日成功投放首笔贷款1.4亿元。

强化创新 实现突破

“该项目获批投放实现了‘三个突破’,实现了我行近5年中长期贷款新增额为零的突破;贷款发放后,我行中长期贷款余额突破10亿元;填补了全省农发行创新条线PPP项目贷款的空白。”姜本强表示。

截至目前,农发行鹤壁市分行已筛选出20个符合支持范围的重大建设项目,拟融资金额达68.7亿元,其中已成熟项目11个,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这些项目的陆续实施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韩智英 校对:程睿 巡查:陈鸿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客服电话: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69号-2豫ICP备05017469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6011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0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112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611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