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 > 新闻 > 重点新闻推荐

《河南日报》刊文报道我市数字乡村建设:地头“千里眼” 助力好收成

鹤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见闻

河南日报记者 郭戈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秦川

“你看看,俺们这红薯苗长得多旺盛。”6月5日上午,在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岗坡村饮马泉薯业合作社,负责人蒋冬芹带记者钻进大棚。眼前,十几名短工忙于采摘薯苗,待捆扎打包后将销往全国各地。

成立还不到4年时间,蒋冬芹的合作社就吸引382户村民加入,人均每年实现增收1.2万元,还培养出39户种植大户。

“这可真得感谢‘棚司令’啊!”蒋冬芹笑着说。她所说的“棚司令”是鹤壁市推进农业物联网落地的具体应用——通过在大棚内安装智能监控、小型气象站、土壤传感器、智能阀门等全套数字化监控设备,管理者仅凭一部手机就能全方位掌握农业生产状况。

作为高产作物,红薯的品质好不好、产量高不高,关键在薯苗。建社初期,由于缺少种植经验,蒋冬芹曾多次遭遇红薯品种退化、秧苗死棵严重等难题。

走进饮马泉薯业合作社甘薯脱毒快繁中心,蒸腾的热气扑面而来,一排排育苗架上,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着环境状况,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上传至终端。

“这就是工厂化育苗,在恒温恒湿的环境里培育各类不同的红薯品种。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能精准控制快繁中心的通风、浇水、遮阳等系统,让每一株薯苗得到悉心照顾。”蒋冬芹介绍,在数字农业引领下,饮马泉薯业合作社可年产脱毒种苗逾1亿株,先后培育出淀粉型、烧烤型、水果型等十多个品种的红薯。  

一个个“棚司令”,见证着近年来鹤壁市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该市目前已实现设施农业园区和全域高标准农田物联网应用全覆盖——

6月4日下午,在浚县3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内,黄澄澄的小麦随风舞动,种粮大户付太华带领巡逻队员奔波在田间,向村民宣传防火知识。

“有了这套新系统帮忙,我们可省了不少心,通过手机就能了解周边小气候状况,今年秸秆禁烧‘零火点’目标一定能实现。”付太华表示。在他身后,被白色栅栏圈起来的农田信息监视系统尤为引人注目。

此时,在20公里外的鹤壁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监测中心,浚县3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内的湿度、风速、温度等数据在大屏幕上实时更新。“我们对农田信息监视采用的是星陆双基系统。星基是天上的卫星遥感,陆基是地上的各种农田传感器。两张‘观测网’预报更精细,通过遥感卫星还能监视小麦收割进度。”鹤壁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站长石俊峰表示。

不久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文公布鹤壁作为我省唯一的试点城市,获批创建第四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创建方向为乡村信息化基础建设(数字乡村建设)。

据悉,数字乡村建设将以数字园区、数字大田、数字村庄、数字电商为主要框架构建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探索制定10项以上支撑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标准,为全国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加速标准化物联网+大田、物联网+园区、互联网+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数字乡村建设标准化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水平全面提升。”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李景让表示。(转载自6月10日《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樊翠翠 总值班: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客服电话: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69号-2豫ICP备05017469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6011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0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112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611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