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 > 新闻 > 鹤壁新闻 > 鹤壁社会

【文化鹤壁】殷纣王 养马场与神秘的马家坟——探访山城区石林镇东马村

1

村里的一座传统民居现在已无人居住。

2

曾经的古道现在已成林地。

3

东马村旁的烈士陵园。

4

传统民居索家大院一隅。

5

泰山老奶奶庙内景。

6

北鸳鸯桥。

□鹤报融媒体记者 李明英 实习生 高迎 文/图

东马村位于山城区石林镇,村落地势北高南低,依汤河而建。传说东马村曾是殷纣王的养马场,这里有南北鸳鸯桥、传统民居索家大院以及神医的传说……4月13日,记者走进东马村,探寻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村子得名于马家坟

“听老辈人说,我们村曾是殷纣王的养马场,这里的村民负责养马。”69岁的村民申太平说。为了印证村里曾大批量养马这一说法,他带着记者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指着村内随处可见的饮马槽说:“从我记事起,村里就有好多饮马槽,许多老房子墙壁上都有拴马石,从这一点证明我们村肯定大批量养过马。”

申太平介绍,关于村名的来历除了与殷纣王养马场有关的传说外,也有老辈人说村名与神秘的马家坟有关。

“我们村南边曾经有一座庞大的坟墓叫马家坟,占地近8亩,这座不知何年何月建造的坟墓、埋葬的是谁,村民都不清楚,只知道以前有一户田姓人家住在这儿守墓,慢慢地这儿发展成一个村落被称为东马村。”申太平说,后来不知为何田姓人家搬走了,田家的房子便由一户索姓人家居住。令人奇怪的是,索姓人家在此居住没多久也和田姓人家一样消失了。现在,村里已经没有索姓和田姓人家,村民的姓氏主要以李姓、薛姓为主。

随着时代的变迁,马家坟已经成为平地。传说,居住在马家坟附近的村民晚上总会听到纺棉花的声音。第二天村民就相互打听是谁彻夜不休纺棉花,结果大家都不清楚,这让村民们感到很奇怪,纺棉花声音到底来自何处?“后来有人说马家坟下有铁梁吊棺,吊棺旁有一条地下河,在夜深人静时,河水流动的声音被村民误认为是纺棉花的声音。”申太平说,村民在此居住久了,这一奇怪的声音也消失了。

建于明代的泰山老奶奶庙

东马村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泰山老奶奶庙,也被称为碧霞元君庙。碧霞元君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其道场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道教称其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亲切地称为泰山奶奶。东马村的泰山老奶奶庙建于明代,现在寺庙只剩下一座主殿。在庙内一个角落,村民还保存着一只明代的石狮,这只石狮已不完整。据村民介绍,上世纪60年代“破四旧”时,这只石狮被破坏,后来村民将残破石狮藏于庙内的一处隐秘角落保存了下来。

在东马村关于泰山老奶奶庙还有一个暖心的故事。相传,庙里有一盏仙家灯,放在庙的最高处,如果有村民迷路,仙家灯便会为迷路的村民指引方向。

距今一千多年的北鸳鸯桥

东马村有两座古桥,一座叫北鸳鸯桥,另一座叫南鸳鸯桥。北鸳鸯桥位于村中心的庙旁。据资料记载,北鸳鸯桥建于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跨径3米,桥面宽5米,桥长12米。桥两侧拱石上雕刻着镇水兽,雕工精美,栩栩如生。南鸳鸯桥距北鸳鸯桥大约300米,现在已几乎被埋到了地下,只能看到桥面的一小部分,桥下也已经变成了村里的排水沟。尽管两座桥相距不远,年代却差了不少,据记载,南鸳鸯桥修建于元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为石台石拱结构,跨径2.8米,桥面宽4米,桥长10米。

“我小时候还经常在桥下玩儿。”申太平说,现在村民在干涸的河道两侧盖起了民房,北鸳鸯桥也只剩下了不到3米高,桥拱已被淤积的泥土淹埋。在两座鸳鸯桥的南边有一条古道,以前是往汤阴去的必经之路。这条古道到底是什么时候修建的谁也说不清,直到村北新修了宽敞的马路后,这条古道才慢慢荒废。据申太平称,以前汤河经常发大水,古道紧挨汤河,洪水来临就会被淹没,村民便修建了这两座鸳鸯桥。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后,两座鸳鸯桥都还算得上是交通要道。如今,两座鸳鸯桥也变成了村内的便道。

“以前整个村子有围墙,建有五个大门,俗称五朝门,分别为南门、西北门、西南门和两个东门,其他村子都是四个大门。”74岁的村民赵贵生说,东马村的格局就像古代的城堡,两个东门连接着两座鸳鸯桥。

赵贵生介绍,他小时候村口的大门有3米多宽,他还和伙伴儿经常爬到大门旁的石柱上玩儿。1958年,村子的大门被拆除,现在只留下大门口的石礅。

传统民居索家大院

在马家坟北侧不远处,有一座古民居被村民称为索家大院,后又更名为李家大院,该院落占地五亩。最初这个院落属于田姓人家,是田家人为了看守马家坟而建造。后来田姓人家突然销声匿迹,这座宅子便成了索家的,于是村民称为索家大院。再后来,索家人也突然失踪,这座院落就由李、薛两家人居住。”申太平说,因为李家人占了主屋,该院落便被称为李家大院。

申太平介绍,李家大院坐北朝南,分东、西两个院落,两个院落都是“九门相照”格局;院子布局工整,院内设有戏台。记者看到,这两处院落的东西厢房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已经坍塌,院内已是杂草遍布。

关于这座大院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秘的传说。相传在大院主屋的阁楼上住着一位仙家,但这位仙家只为这一户人家提供便利。过年时,村里家家户户都包饺子,可唯独李家大院的人即便不包饺子也有吃不完的饺子,因为阁楼上的这位仙家会让别人家的饺子自动飞到李家大院。

神医的传说

申太平讲,传说村里有一位姓许的人,医术精湛看好不少患者,大家称他为“神医”。

据说,许先生从7岁开始放羊,18岁那年他放羊回家途中,将一条蛇打断为两截,谁知这条蛇没死,还一路跟着他回到家中,从此许先生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到处看病吃药也没能看好。后来有人说,因他打了下凡行医的蛇精才生了怪病。“蛇精说它被许先生伤害后无法完成行医的使命,只有许先生替它继续行医才能保命。”申太平说,奇怪的是自从许先生开始行医后,他的病也好了,还看好了许多患者。大家都感到奇怪的是,许先生能说出许多中药材的名字,却不会写字,都是让患者自己写药方、抓药。曾有患者专门拿着药方去找其他大夫求证,许先生说的药方无一处错误。

东马村曾是古代重要的驿站

东马村有一条靠河的千年古道,因此这里成了古代重要的驿站。

申太平指着古道的西南方向说:“这里从外面看是农田,其实里面有三条沟,这三条沟叫瓦房沟、狼窝沟、柿子沟。传说古代这里是转运官兵的驿站。”申太平说,瓦房沟曾居住着几百名和尚,因和尚住的房子是瓦房,因此得名瓦房沟。因为瓦房沟地理位置隐蔽,古代经常有军队在此驻扎。狼窝沟,因曾经有狼群出没而得名。柿子沟在古道的正南方向,沟里生长着大片的野柿子树,一到秋天,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树枝,因此得名为柿子沟。三条沟紧临古道与汤河,所以历代兵家将此地作为驿站。

申太平说,因东马村自古便有军队长期驻扎,村里不少年轻人受影响,每年村里报名参军的人数远高于其他村,成了当地有名的参军模范村。

豫北战役部分烈士安葬于东马村

豫北战役期间,东马村是晋冀鲁豫野战军解放汤阴县的必经之地。在解放汤阴县的战斗中,许多战士牺牲,葬在了东马村。豫北战役胜利后,晋冀鲁豫野战军为纪念豫北战役中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在这里修建了烈士陵园。1967年,我市将存于枫岭公园的部分烈士遗物遗骨迁至该陵园。烈士陵园内建筑设施主要由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和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几部分组成,陵园环境幽静,格调肃穆。2001年烈士陵园被我市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到清明节,便有党政机关、学校和社会团体到这里祭扫,开展红色教育。  

责任编辑:刘彭军 校对:程睿 巡查:陈鸿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客服电话: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69号-2豫ICP备05017469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6011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0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112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611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