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肖春雷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层面的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还要包含精神、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考虑进来。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共同富裕是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它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平均富裕、同步富裕,也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进而形成先富带后富的全民富裕、全面富裕。
(三)共同富裕是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的兼顾。要考虑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四)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要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要量力而行,总结经验,逐步推开,不能超越阶段,不能急于求成。
二、全面领会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一)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认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几代中央领导人都把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三)共同富裕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共同富裕目标更加积极地努力。
(四)共同富裕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决不允许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要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和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各领域改革步调的一致性,形成更加完善的共同富裕制度体系。
三、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一)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有效发挥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在二次分配、三次分配领域强化政府调节和引导,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重要制度和政策保障。
(二)注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机制,提高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的供给能力和效率,为共同富裕提供基础保障。
(三)构建好分配与再分配、三次分配的利益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共同富裕。(作者为市社科联副主席)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