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属于每个抗洪一线的战士——访2021年全国“最美公务员”、淇县西岗镇党委原书记宋军鹏
□河南日报记者 刘婵
在2021年全国“最美公务员”公示名单上,宋军鹏的职务还是淇县西岗镇党委书记。
11月24日记者采访时,他已作为“墩苗育苗”计划交流任职干部,来到了省商务厅工作。
见到宋军鹏时,他西装革履,因为“上午刚去领了奖,穿得正式点儿”。虽然岗位变了、“打扮”变了,但说起来乡镇那些事儿,他依然滔滔不绝,一口一个“我们西岗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我们西岗镇,三河交汇,是良相坡滞洪区的核心地带,素有‘洪水招待所’之称。”回忆起今夏抗洪抢险那段日子,宋军鹏连说三遍“刻骨铭心”。
当时,暴雨之中西岗镇被洪水“包围”。作为镇党委书记的宋军鹏果断决策,第一时间启动防汛预案,带领镇村干部24小时“钉”在淇河大堤上,哪里有险情,他就站在险情的最前边。
7月21日下午2点,洪峰到达西岗。已经熬了几宿、满眼血丝的宋军鹏目光坚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命至上!
他一边部署建立临时安置点,一边集中全镇交通工具开展救援,带头第一个冲进滞洪区,还宣布了一条纪律:哪怕还有一名群众没撤离,党员干部一个都不准走。
而他自己必定是最后离开的那个人。在他的带领下,镇村干部连夜冒雨挨家挨户走遍19个村,赶在21日中午12点前,成功将19337名群众转移安置,全镇无一人伤亡!
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后,宋军鹏没来得及打一个盹儿,又拖着疲惫的身体,排查险情、研判灾情、查看临时安置点群众的状况。
此刻,宋军鹏已连续半个月没有吃过一顿热饭,嗓子嘶哑到同志们必须把耳朵贴近一点、屏住呼吸,才能听清楚他对救灾工作安排的每个细节。母亲做心脏手术需要家属签字,成为他离开岗位唯一的一个半小时。
角色转变,不忘初心使命
10月24日,宋军鹏再一次来到淇河大堤,察看此前塌方处修复情况,挥手作别在这里奋战的岁月。第二天,他便抵郑,来到“墩苗育苗”计划交流任职干部专题培训班报到。
“以前根本想不到能有机会到省直机关这个平台发展。”宋军鹏长期在乡镇工作,这次被选拔到省直机关,他非常感谢省委对基层干部的重视与关爱。
在机关工作“满月”,宋军鹏对这里的严谨作风、高效运转感触颇深:以前在镇里更多是抓落实,到机关以后顶层设计谋划得多了,真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些深层次问题。
来厅里着手的第一项具体事务,是全省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以前在乡镇,我们只负责找到车,现在是负责拆解车,还要和其他单位打好配合,很有挑战性。”宋军鹏说,要把以前在乡镇发展产业那些实打实的措施经验,运用到现在的工作中,找到“接天立地”的务实办法。
宋军鹏家在鹤壁,工作在郑州,开始了“双城生活”。“家人早已习惯了我早出晚归,好在他们一直都理解和支持我。”宋军鹏欣慰地说,能从事公务员工作,能成为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的参与者,很自豪也很有成就感。
成为“最美”,继续奋力前行
“这份荣誉是给所有抗洪一线战士的。”在他看来,被评为“最美公务员”是认可、鼓励,更是鞭策、动力。
回望宋军鹏的成长之路,并非几件事情、一段时间的轰轰烈烈,更多的是在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平凡中,做出不负党和人民的业绩。尤其是担任镇党委书记期间,他紧扣西岗镇是平原农区的实际,提出并确立了“党建引领果蔬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理优化”的“1+3”工作思路,推动各村发展果蔬产业,22个村的集体经济主要来源由租赁性收入变为经营性收入。
“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于用行动做出最好的表率”,这是老同事们对宋军鹏的赞誉和认可。
宋军鹏的儿子正在武汉读研究生,如果以后也选择成为一名公务员,作为父亲会支持吗?他不假思索地说:“我鼓励他到基层一线去,那里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彩舞台。”
这位“最美公务员”,始终记得自己从哪里来、根在何处,从中获得不竭动力并生生不息。
(据12月3日《河南日报》)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