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文明家庭李振喜家庭:一家三代村医 守护全村人健康
李振喜一家人。(第一排右一为李振喜)李振喜供图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陈艳艳 实习生 王晓函 唐可佳】“村里谁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找振喜,就算是大半夜,一个电话他就去了,从不嫌麻烦。”8月1日,记者来到淇滨区钜桥镇李常村,提到村医李振喜时,村民们纷纷称赞。
李振喜默默坚守在村卫生室,不惧酷夏寒冬,随叫随到;常年开展知识健康讲座,为村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李振喜的妻子付俊芬悉心照顾老人,全力支持丈夫工作,是家庭坚强的后盾。李振喜的儿子、儿媳在不同医院坚守岗位,将患者身体健康摆在首位。
这就是奉献37年的村医李振喜,他的家庭被评为2021年度鹤壁市文明家庭。
一家三代村医 守护村民健康
李振喜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一名村医。同时,他也在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儿子李泽君。虽然儿子没有成为村医,但成为了一名医生。“我媳妇也有医师资格证,是我的得力助手,我儿媳妇是一名护士。”李振喜笑着说,他们全家都是从医的。
李振喜说,18岁毕业后他就考取了医师资格证,回村跟父亲一样成为村医。“当时也没有多想,考到证就回村当医生了。”当记者问他为什么选择当村医时,李振喜这样回答。在他心里,外面世界的辽阔天地抵不上与家人一起撑起村卫生室的温暖。
对李振喜来说,37年的村医生活已经让治病变成习以为常的事情。不惧酷夏寒冬,一个电话立刻上门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孩子看病;利用空闲时间为村民开办健康知识讲座;接到村民电话,便立刻放下自己的事情为村民看病;晚上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或敲门声叫醒,马上起床为病人诊治……这些对李振喜来说已经稀松平常。
“从小耳濡目染,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就想当医生。”李泽君说,小时候半夜经常会被“咣咣咣”的敲门声惊醒,他就知道父亲又该出门看病了,“当时不理解,现在我也是一名医生了,很认同父亲的做法,也很佩服父亲这么多年的坚持。”
一家四口抗疫 牢记医生职责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李振喜夫妇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为隔离点的人进行体温测量、核酸检测,向相关部门实时汇报,到各个路口义务值勤。儿子李泽君和儿媳芦忠月也分别在市中医院、爱民医院坚守岗位,全心全意服务每一位病人。
“有李医生在村里,我们都很有安全感。不管他再忙,只要一个电话说有人不舒服,他立马就放下手里的活儿去给人看病了。”村管理员张肖肖说,尤其在疫情期间,只要哪里有需要,李振喜总是积极参与,“每次核酸检测都能看见李医生和他爱人的身影,虽然穿着防护服看不见脸,我们也知道那两个‘大白’肯定是他们。”
“这几年疫情,我也记不清跑了多少地方,进行过多少次核酸样本采集了。从最开始的不熟练,到现在一两个小时检测完400多人。看到检测效率变快,节约了村民时间,我很高兴。”李振喜说。
一家人都是热心肠 村民提起来就竖大拇指
工作上,李振喜一家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令人感动;生活中,他们一家相互照顾、相互信任,与邻居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热心帮助,时常被村民夸赞。
村民李永山今年已经90多岁了,行动很不方便,李振喜总是上门为其看病,“隔三岔五我就得去看看他老人家,生怕他有啥不舒服,再看看他缺啥药然后给他补齐。”李振喜说,这么多年来,他几乎熟悉村里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尤其是那些年龄大的村民,他时常惦记着,没事儿就到他们家里去看看。
“振喜人好啊,几十年了,只要村民说不舒服,他立马就来了,哪怕是正端着碗吃饭呢,也会放下碗先去给村民看病。”村民李振舟告诉记者,村医这个职业很辛苦,李振喜坚持这么多年很可敬。
在疫情期间,李振喜主动参与核酸样本采集,去高速路口排班值勤;平日里,每年一次的老年人体检、一年四次的慢性病随访、俩月一次的健康讲座,李振喜从未缺席。
“我现在已经55岁了,过几年就要退休了。但如果没有其他人接手村医的岗位,我还是会继续干下去,为村民的身体健康服务。”李振喜坚定地说:“既然选择了就得坚守住。看到病人痊愈,我也非常高兴,很有成就感。”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