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 > 站内链接 > 习近平总书记专题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理论面对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我市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我市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市委党校课题组

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全面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到鹤调研讲话指示精神,要求加快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明确提出我市要建设经济强市,实现“产业富”取得重大突破,并把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作为重要战略抓手。

一、立足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抢抓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创建机遇

(一)国家政策机制不断出新,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源动力。目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接踵而至,我市全域已纳入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核心区。这些国家战略部署将为我市产业转型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为加快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指明方向。

(二)省委省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意见》《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纷至沓来,为我市在“两个确保”中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提供强力支撑。

(三)产业发展特色明显优势集聚,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基础。目前,《鹤壁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2021—2025年)已由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等部门和专家通过论证,产业转型多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表明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把握经济强市发展要求,迎接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挑战

(一)产业创新水平亟待提升。一是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低,投入强度仅为0.77%。二是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部分科技企业还是“模仿”和“复制”。三是缺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级科研平台等科技创新平台。

(二)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急需提高。一是经济结构不优。2021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376.19亿元,同比增长7.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9.3%,均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二是产业层次不高。比如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多数处于单项应用阶段,资源整合能力相对较弱。三是产业链条不全,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

(三)开发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作用需要加强。一是园区社会管理职能过多影响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承接下放权限能力不足。二是建设用地、天然气等生产要素瓶颈制约企业发展。三是园区企业整合程度不高。如我市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协作关系尚未建立,“信息孤岛”现象出现,对园区整体数据整合和智慧化运营的接受程度不高。

三、实现“产业富”发展目标,加快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一)开展产业地图绘制工作,引领示范区建设新导向。一是结合我市总体规划和专项产业规划进行绘制。借鉴上海、武汉等地区经验,按照我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和示范区建设方案等规划,系统梳理我市“四优三新”主导产业资源分布,突出标识企业资源、创新资源以及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细分领域。二是立足空间和产业两个维度进行绘制。围绕各开发区和鹤壁科创新城形成空间维度,在“三山”统筹和“三区”协同高效推进的基础上,推动各区域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协同发展。以重点发展产业为产业维度,推动重大项目与产业地图精准匹配、快速落地,引导资本向重点区域集聚,加快构建集产业链、创新链等于一体的产业要素体系。三是前瞻未来产业发展进行绘制。预留产业发展新空间新领域,布局星联网、区块链、未来信息网络、元宇宙、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利用产业地图把握发展方向、路线图和时间表,做到心中有数。

(二)提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育示范区建设新动力。一是研究建立多渠道的创新投入体系,积极采取政府投入和企业研发投入相挂钩,对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或新技术给予资金支持等有效措施,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二是抓住企业创新这个主要途径,逐步形成创新龙头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跟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撑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发展体系。三是抓住建设重点实验室这个关键领域,依托我市“四优三新”主导产业谋划实验室的建设,争取每个主导产业都拥有省级实验室,打造国家级实验室“预备队”。

(三)构建一流产业体系,形成创建示范区新动能。一是迭代升级优势产业。以“产业数字化”方向提升产业品质,打造全国知名汽车电子电器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现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全球领先的镁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以“三大改造”为抓手提升企业品质,通过“5G+工业互联网”推动智能化改造深度实施。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数字产业化”方向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壮大500亿元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生物技术产业方面,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壮大500亿元级生物技术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产业方面,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物流体系,建成豫北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聚焦星联网、区块链、未来信息网络、元宇宙、前沿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新领域,尽快出台未来产业发展政策,科学布局、有效突破,极大地发挥未来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

(四)坚持项目为王,增强示范区建设新实力。一是围绕产业转型确定招商引资策略。在我市产业招商图谱的基础上,建立由招商资源库、重大项目库、客商资源库、招商政策库为主要内容的招商数据库,做到精准招商、招大引强、招群引链、招新引高、招才引智。二是以产业集群化为方向推动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五个清单”“三个一批”等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我市“8185”工程。三是营造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要坚持全市一盘棋的思维,整合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经验和做法,按照“六最”目标和“五大行动”、“六个品牌”的要求进行概括提升,形成政策在全市推广。要坚持刀刃向内的恒心,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开办企业、获得用水和办理破产等8项短板指标提升,深入开展好“万人助万企”活动,大力营造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浓厚氛围。要坚持视野向外的眼光,总结提炼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在服务方面形成的有效解决方案,让“鹤壁经验”成为国内业界标杆。

(五)建设高质量发展载体,打造示范区建设新高地。一是推动开发区体系和职能转型升级。创建宝山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形成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开发区均衡发展的态势。以“三化三制”改革为主线,各开发区要针对下放的职能权限清单,保障承接工作顺利开展,回归开发区经济属性。以“承诺制+标准地”改革为重点,保证项目建设用地的需求。积极协调宝山经开区和天伦燃气公司,保证天然气的供应和价格的合理性,确保区内企业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二是进一步强化科创新城战略定位。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平台运行、形象提升等方面把鹤壁科创新城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创新引领区。要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放在第一位,依托京东、华为、360、航天宏图、龙芯中科等29家头部企业和“5+2”产业园,吸引、孵化、服务、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推动大数据与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不断提高鹤壁科创新城的项目承载能力和集聚企业能力,把鹤壁科创新城建设成新兴产业发展的策源地。要坚持合理安排科研、商业、教育、医疗等服务配套,加速鹤壁科创新城向“韧性、宜居、智能的现代化新城”综合城市功能区转型。三是规划布局建设新型产业基础设施。围绕我市5G产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快5G基站建设,发掘5G技术应用场景,推进5G智慧城市新基建、智慧城市大脑、智慧停车、智慧公路等项目。

(课题组负责人:郭利军。课题组成员:石清霞、穆延奎、赵睿、常志)

责任编辑:樊翠翠 总值班:安荣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客服电话: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69号-2豫ICP备05017469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6011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0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112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611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