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沃野绘新景 乡村振兴谱新篇
田畴沃野绘新景 乡村振兴谱新篇
——浚县2022年防范化解因灾返贫致贫工作纪实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李觊 记者 马龙歌 张征】2021年7月,浚县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为保上下游安全,境内5个蓄滞洪区全部启用,69%的地域被洪水淹没,249个村庄、49.7万人受灾。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怎么样了?有没有人因灾返贫致贫?灾后恢复重建成效如何?浚县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下,浚县坚持把防止因灾返贫致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灾后恢复重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千方百计抓好各项工作落地落细。
必须点赞的是,全县没有一户群众因灾返贫致贫,牢牢守住了底线任务。如今,他们正在向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继续进发!
勇担使命
全力攻坚践诺言
为了克服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浚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和第一民生,坚守政治担当,强化政治自觉,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广泛凝聚工作合力,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式责任体系。
——建立县镇村“三级书记”层层抓落实工作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所有常委参与抓、四大班子齐上阵的工作格局。
——形成“1个指挥部+17个工作专班”的领导体系,制定多个实施方案和意见,形成了“一项工作、一个专班、一个方案”的工作机制。
——实行专班一天一碰头,领导小组一周一调度,全县一月一次推进会,形成了上下联动、各司其职、左右协调的工作体系。
——21个省直单位、1个省院校、25家省消费帮扶“百企联盟”企业到浚县开展定点帮扶、校地帮扶和消费帮扶;市6个区结对帮扶浚县受灾严重的6个镇,96家市直单位结对帮扶96个村。
——县级干部带头包镇联户,科级干部带头联村包户,107家单位、2059名帮扶队员、2455名网格员力量下沉,457名包村责任组长、26个驻村工作队、431支帮扶工作队倾心倾力,持续落实“五天四夜”等工作机制。
…… ……
随着一系列工作举措的落地落实,浚县切实压实主体责任,高位高效推动;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压实十级责任,凝聚工作合力,群众满意度、认可度大大提升。
“我从小身体不好,多亏了国家的帮扶政策,看病、住房都不用愁了。”浚县王庄镇南苏村脱贫户苏风师说。
浚县将工作重点精准聚焦到一件件民生实事上,伴随着《“四个不摘”主要政策举措调整优化清单》等政策的出台,浚县有序做好政策衔接,兜牢“两不愁三保障”底线,加强受灾群众帮扶,不折不扣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落实。
——按照“入户登记、村级公示、县级核查、二次公示”流程,涉及249个村的20.7亿元蓄滞洪区运用补偿金分两批全部发放到户。
——严格落实“双线控辍”责任制,妥善安置受灾严重学校的学生4907人,为153名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
——实行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保待遇保障模式,推进“一站式”结算,高效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力推“新、准、简”三步工作法,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实施总投资10.2亿元的农村供水“四化”项目,新建镇级水厂3处,安装村内管网33处595.6公里、村外配水主管网201.8公里。
——为全县农村低保保障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发放救助资金1749.5万元,为特困供养保障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发放救助资金680万元,为“两类户”中享受低保、特困待遇的人群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187.8万元。
…… ……
面对灾情的考验,这份唯有行动方能作答的赶考题,浚县回答得异常认真,为了答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张考卷,浚县做得远不止这些……
精准把脉
倾情帮扶暖人心
“党和政府一直关心帮扶着俺,从生产到生活,灾后困难党和政府都给俺解决了,现在生活比受灾前还好。”新镇镇王马湖村脱贫户王国玉对记者说。
浚县坚持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举措,创新实行“115627”精准识别工作法,最大限度实现早发现、早纳入,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具体来说:第一个“1”就是对所有农户进行全面排查;第二个“1”就是对所有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先行救助,后履行程序;“5”就是综合运用网格化排查、部门筛查预警、受灾信息比对、村民自主申报、干部恳谈研判五种方式;“6”就是把受洪涝灾害影响较重六类重点人群及时纳入;“2”就是优化识别程序和民主评议两个程序;“7”就是做到“七个必纳”。
对识别纳入的监测对象,3天内明确帮扶责任人,因户因人精准施策,一周内完成帮扶计划制订和帮扶措施申报,10天内帮扶措施到位,确保所有纳入监测对象得到针对性帮扶,户均享受帮扶措施4.73个。
同时,浚县创新实施“351”工作法,规范程序,稳慎消除。具体来说:“3”就是对整户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帮扶措施到位、收入明显增加,但风险点尚未消除的监测对象;纳入时间不足半年,虽然风险点消除,
但帮扶措施仍需持续巩固的监测对象,原则上不进行风险消除。“5”就是对拟风险消除对象,严格把控收入、“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风险消除、民主评议、群众认可五道关口。“1”就是强化“一月一回访”,扩大防贫致贫“截流面”。
截至目前,浚县累计纳入监测对象3350户、10594人,风险消除监测对象1967户、6892人。
踔厉奋发
乡村蝶变展新颜
洪水冲垮家园,却冲不垮浚县人民的坚毅。
浚县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防范化解因灾返贫致贫风险的主抓手、主载体,加快进度、提升质效,生产生活条件迅速恢复到灾前水平。
“我没想到大灾之后还能有超越历史最好的收成!”6月11日,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地头旁,种粮大户付太华迎着麦浪翻滚的热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丰收的喜悦爬上眉梢。
受灾后,浚县及时做好生产恢复工作,创新实行“四字诀”排水排涝模式、创新推广“四补一促”晚播小麦应变技术,统筹使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对晚播小麦进行统一药肥管理,在麦播面积减少2000亩的情况下,2022年夏粮净增产1400吨、秋粮净增产37.48万吨。
与此同时,浚县对因灾损毁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综合规划设计,整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由灾前的59.1万亩增加到86.87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0%。
浚县坚持把群众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目前,全县56264户受灾群众全部住上安全房、放心房。
29个水毁重建水利工程汛前如期完工,卫河干流治理工程协同推进,为确保卫共两岸百姓安居乐业筑牢了铜墙铁壁;
实施总投资18亿元的60个交通重建项目,覆盖266个村庄,建设总里程达750公里,农村出行条件大幅改善;
实施教育重建项目771个,改造新建学校292所,建成一批“小而美、小而优”寄宿制学校;
174个森林村庄绿化、美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县“一街一品、一村一景”美丽宜居画卷渐序展现;
…… ……
截至10月底,浚县列入规划的1066个项目全部按计划推进,已完工990个,完工率92.9%。
“俺村新建了春、夏、秋、冬4个主题游园,村里环境大变样,大家的心情更舒畅了。”近日,伾山街道前毛村村民庞新朝对记者说。
一年多来,浚县抢抓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发展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全面修编村庄规划,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颜值”大幅提升,打造了后毛村、后岗村等一批精品规划示范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浚县创新采取“政府投、群众筹、乡贤捐、企业帮”的方式,筹措资金7.8亿元,实施了184个村的村组道路硬化项目;投入资金3.3亿元,实施了45个村的乡村振兴PPP项目;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了37个村的美丽乡村示范县项目。
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创新实行基层党建1+1“双联”工作法、创新推广清单制积分制治理模式、深入推进“四治”融合,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道路上,浚县脚步不停、劲头不减,一路小跑,加压奋进。
产业就业
自立奋发谋幸福
作为农业大县,浚县创新“县级主导产业+镇级优势产业+村级特色产业”三级模式,发展“特色农牧、电商物流、村级光伏、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开拓出一条通过产业帮扶防止群众因灾返贫致贫的路子,联农带农,稳定促进群众增收。发展优质强筋小麦24.8万亩,带动3.3万农户亩均增收120元;发展优质花生23.3万亩,带动3万农户亩均增收650元;建成1个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7个镇级电子商务综合快递服务站和372个村级电商快递便民服务站;安装农村分散式户用屋顶光伏9168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如果说兴产业是保障受灾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之策,那么促就业就是受灾群众安身安心的“定心丸”。
“以前没有技术,收入低,去年10月,浚县人社局组织我免费参加了焊工培训,拿到了焊工证,还帮助我在县城找了个稳定工作,每月工资7000多元,国家的政策真好呀!”浚县王庄镇郭新寨村监测对象陈福兴如是说。
陈福兴通过培训获得稳定工作,正是得益于浚县全域开展“人人持证、户户增收”专项行动,强化技能培训,大力拓展岗位。
——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户户增收”专项行动,全县共培训20.1万人,其中,受灾群众12.3万人,具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培训全覆盖;持证12.6万人,其中,受灾群众持证9.84万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持证2420人。持证后就业12.09万人,就业率96%。
——积极推进“稳就业、促增收”行动,创新实行服务对接“定向就业”,累计输送技能人才2.3万人。创新实行劳务输送“外出就业”,帮助6500名因灾“回流”无法外出的劳动力实现就业。
——创新“兜底就业”行动,开发公益性岗位,带动4065名弱劳动力、半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实施以工代赈项目88个,带动2350人实现就业,人均增收4000元。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壮丽画卷。”浚县县委书记王海涛说。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