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俗文化 守护民族记忆
传承民俗文化 守护民族记忆
□马飞
2月2日,正月十二,老百姓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里,我市又迎来了民俗文化领域的一件盛事——第九届中国春节文化高层论坛在我市隆重召开。全国知名民俗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所欲言,深入探讨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弘扬传统文化凝聚共识,为中国春节申遗建言献策。
春节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不仅是一个普天同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情感载体。文学大师冯骥才曾说:中国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长城,中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春节。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一些年轻人对以春节民俗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似乎已经不那么热衷和熟悉,一些传统民俗正慢慢消失,人们时常感叹“年味淡了”。因此,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民俗文化、传统节日重新焕发生机,既是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浚县正月古庙会已有1600多年历史,被誉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有“华北第一大古庙会”之称。逛浚县古庙会感受浓浓中国年,已经成为春节期间我市及周边地区老百姓的择优去处。近年来,我市大力传承民俗经典、弘扬优秀文化,致力于将民俗文化节打造成为展示鹤壁形象、彰显鹤壁文化特色的重要舞台。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我市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塑造鹤壁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民俗文化节等节会提档升级”,这为我市民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浚县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要以本次春节文化高层论坛为契机,多倾听民俗专家学者真知灼见,进一步挖掘、利用具有鹤壁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精心组织传统节庆活动,通过非遗体验、传承培训、展示推介等形式,真正让民俗文化“活”起来、“用”起来、“火”起来,让更多的人主动追寻历史记忆、探寻文化根脉,让我们的春节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让根植于血脉的民族记忆历久弥新。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