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文明城市创建“五大专项行动”综述
聚焦民生福祉 擦亮幸福底色
——我市文明城市创建“五大专项行动”综述
改造提升后的山城区爱情小巷(朝霞街南巷)。市创文办供图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靖桂宇】鹤山区陶瓷巷内,以鹤壁窑为主题的“瓷之源”墙绘使小巷颜值大大提升;楼院合”“组织合”“服务合”“人心合”的“四合”老旧小区改造模式,惠及群众7.5万户、28万余人;只要挥一挥手,就能实现如厕全程无接触……这些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改变,来自我市持续开展的文明城市创建“五大专项行动”。
为让文明城市创建接地气、有底气,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群众为落脚点,将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物业服务管理提升、星级公厕改造提升作为主旋律,持续掀起创建热潮。
探索实施“四合”改造模式 老旧小区换新颜
“俺小区变化真大,改造后停车有规矩了,环境也变好了。”“俺这儿改造后路宽了,路灯亮了,健身器材也都配上了。”居住环境的改善,让淇滨区黎阳路街道四合院小区的居民赞不绝口。
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我市抢抓机遇,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探索出统筹规模社区实现“楼院合”、突出党的领导实现“组织合”、强化物业服务提升实现“服务合”、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实现“人心合”的“四合”改造模式,4年来累计争取上级资金19.34亿元,改造老旧小区249个,完成投资24.1亿元,惠及群众7.5万户、28万余人。今年,我市将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45个。
除了硬件改造,我市还在软件上做足文章,从阵地、活动和服务三方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配建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集“悦”读、议事、咨询、服务等为一体的共享服务体系;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居民文明素养;与“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相结合,打造为民、惠民、利民的社区生活平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共建共享 背街小巷“颜值”大提升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文脉和肌理所在,同时也是市民每天上班路上的“第一公里”和回家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在城市更新行动中,我市因地制宜进行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着力解决百姓关心的痛点和堵点问题。
“周末能够在书屋里看书,看累了在巷子里走走,看看墙绘,生活很惬意。”“没想到我们从这儿搬走以后,这里改造得这么好。”2022年,淇滨区海棠巷入选全市“最美街巷”后,居民对小巷环境的提升赞不绝口。全长423米,从修缮墙体、规划停车位、增设花钵花箱到增添雕塑、袖珍书店,软硬环境的改造提升,海棠巷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
海棠巷是我市首批整治的背街小巷,在后期管理中,我市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将小巷管理与文明城市创建、网格化管理、门前四包、数字城管等工作相衔接,依托数字城管信息平台,由街道办、网格员、数字城管采集员、巷内单位或商户共同管理,实现街巷精细化管理。
同时,我市还依据传统地名的由来、历史沿革等对改造后的小巷重新命名,凸显区域特色,打造功能差异化、形态特色化的精品街巷。如淇县朝歌老街、山城区走马塘巷、鹤山区陶瓷巷等,实现了背街小巷“颜值”与“内涵”双提升,并融入见缝插绿、开墙透绿等特色,使街巷功能更加人性化、便利化。
农贸市场改造 让烟火气里更有文明范儿
“改造提升后的新市场空气好、地方大、选择多,是购物的好地方。”3月7日,正在淇滨区丰源农贸市场买菜的王女士说。农贸市场内设有志愿服务站,备有水、急救药品等,来这里买菜的市民有需要时可免费使用。
近年来,我市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突出重点的原则,以设施改造为基础,以专项整治为抓手,以便民惠民为根本,以提档升级为目标,持续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在推进过程中,我市发挥“一市场一专班”工作机制,形成了“横向左右协调配合、纵向上下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统筹推进对城区19家农贸市场进行整治提升。淇滨区迎宾、丰源农贸市场,鹤山区中北便民市场已完成商超化改造,山城区长风农贸市场整体拆迁改造完成,农贸市场面貌大变样,市民购物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智能公厕 让城市文明再提升
只要挥一挥手,就能轻松开关门、洗手、烘干,实现如厕全程无接触。在鹤壁科创新城子罕大街这间智能卫生间内,语音提示、SOS按键、智能呼救、无障碍扶手、感应取纸机、负离子除臭器等设备科技感十足。
小公厕关系大民生,小细节体现大关怀。为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我市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推进公共厕所服务大提升。鹤壁科创新城新建无接触式智能卫生间2座,完成新建改造公厕71座。我市还完成华夏游园、华夏南路等9座星级示范公厕内部设施提升。通过增设第三卫生间、电视、空调、休息椅、手机充电站、人脸识别扫码取纸机、饮水机及全感应式卫生洁具等便民设施,提高公厕人性化服务水平,群众如厕环境得到明显提升。评选十星级公厕23座,配备空调、休息椅、手机充电站、饮水机、人脸识别扫码取纸机、全感应式卫生洁具等设施,让公共厕所成为城市环境卫生的一个新亮点、新窗口。
“现在我们城区的公厕环境都很好,地面干净整洁,设施也很新,我觉得现在市民的素质普遍提高了,大家都很自觉爱护公厕设施。”市民姜浩说。如厕环境好了,设施更加便民了,也让市民转变了如厕理念,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养成了爱护厕所设备、文明如厕的良好习惯。
“红色物业” 提升小区服务品质
“我们小区管理越来越规范了,这离不开街道和社区的帮助和支持,也离不开小区党员的努力和付出。现在环境好了,在这儿住着很舒心。”淇滨区黎阳路街道黎阳社区九大院小区居民牛少花说。
为提升建成区小区物业服务品质,我市以“红色物业”创建为抓手,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建在楼栋里,发动小区党员及热心群众共同参与小区日常管理,实现了党组织“搭台”、党员“唱戏”、群众“参与”。
截至2022年底,全市现有564个小区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的有452个。相关部门通过督促各县区组织开展物业管理区域“大接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加强了物业服务管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居住生活需要。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