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 > 新闻 > 鹤壁新闻 > 评论

【评论】育强生态蓄势能

育强生态蓄势能

——大干二季度、实现“双过半”系列评论之三

□鹤壁日报评论员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日前召开的全市经济运行工作会议对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全面复盘,进一步明确了拼经济稳增长的着力点和工作路径。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打起百倍精神,采取超常举措,做好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这篇大文章,着力培育一流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为高质量发展不断塑造新优势、增添新动能。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围绕产业链谋划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厚植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在创新主体培育上,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工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27家,省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在创新平台建设上,深入实施开放式创新工程,省科学院首家省辖市分院、神农种业实验室首家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落户鹤壁,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45家,“科创中国”试点建设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创新潜能的不断释放,创新活力的全面激发,让发展的后劲更足更强,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也是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市通过高位嫁接优势产业,开展数智赋能产业转型行动,积极推动电子电器、现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绿色食品、镁基新材料等4个优势产业“老树发新芽”,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生物技术、现代物流等3个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同时破冰布局星链网、区块链、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格局,夯实了经济发展的根基。

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产业支撑。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要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链接更多优质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对接、深度融合。要壮大产业集群,通过强化开放招商、以商招商,培育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深度耦合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跃升,推动产品提高附加值、抢占中高端成为关键环。要培强经营主体,以管用实用的暖心举措提升经营主体生命力竞争力,持续推动优势产业强链、新兴产业拓链、未来产业建链,打造“龙头带动、配套跟进、全产业链发展”的集群式发展格局。要抓实专业园区建设,坚持效益优先,以亩产论英雄,在聚焦产业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壮大优势培育链主企业、激发活力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园区走特色化、集约化发展路子。要强化数字赋能,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引领、工业互联网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培育“三大工程”,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数字产业化发展新高地。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我们要持之以恒、砥砺奋斗,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广视野、更高标准做好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这篇大文章,厚植创新生态、繁茂产业之林,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新动力、新活力。

责任编辑:樊翠翠 总值班:安荣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客服电话: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69号-2豫ICP备05017469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6011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0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112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611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