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鹤壁市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公示名单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王帅 刘倩倩/文 端木繁东/图】5月24日,我市申报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经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竞争性评审,成功入选国家2023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公示名单,预计将获得3.2亿元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夯实我市绿色生态基础,加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升级,为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擦亮生态底色。这是记者当日从我市有关部门获悉的。
今年1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下发《财政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的通知》。我市对申报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等多部门成立联合专家组,在充分借鉴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等一系列已经探索形成的生态修复经验模式的基础上,对项目实施方案的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开展论证,确保实施方案数据准确、内容详实、施策精准、绩效可达。
我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位于太行山东麓南部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三区四带”黄河重点生态区和太行山生态脆弱区。该项目总投资5.35亿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3亿元,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县区财政筹措资金2.15亿元。我市将坚持“保护优先,节约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和“应治尽治,一矿一策”的原则,针对露天矿山生态破坏和井工煤矿采煤沉陷进行分类施策,合理划分2个矿山修复单元,部署5个子项目,充分体现修复理念的先进性、示范工程的典型性和修复成效的显著性。
项目的实施可完成350.15公顷损毁山体治理,1797.22公顷地面塌陷区综合整治,修复图斑140个,消除地质安全隐患点77个,有效解决项目区内太行山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问题,明显改善矿山周边人居环境,打造露天矿山生态破坏区和井工煤矿采煤沉陷区协同修复的“鹤壁模式”,进一步筑牢“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格局,为构建“生态修复+民生改善+‘深棕向深绿’转型振兴”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