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党建引领促发展 产业兴旺助振兴
【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记者 原昆鹏 通讯员 穆慧娟】“9月13日至15日,开发区开展‘五星’支部创建远程教育线上培训班,案例丰富、实用性强,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方法,回去以后我会把所学所感、所思所悟融入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擎作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9月15日,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河路街道大八角村党支部书记刘素旗说。
“产业兴旺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开发区坚持以党建引领,聚焦聚力“四条路径”,为开发区“五星”支部创建赋能增效。
围绕“怎么干”,强化理论武装
明确学习内容。通过开展理论学习,开发区充分提升干部群众抓经济、谋项目、促发展的能力。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将乡村振兴作为重要内容,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基层党建等开设专题课程,制定“五星”党支部书记中长期培育计划。
创新学习载体。开发区坚持平台教育线上化、长效教育常态化,综合运用“经开课堂”、街道党校、党群服务中心和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等平台载体,区办两级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各类专题培训120余场。
树立模范典型。开发区通过亮剑比武,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导向,举办“我为党建献一计”“‘五星’支部创建助力乡村振兴擂台赛”等,刘长屯村“打铁强身计”、大八角村“人才强村计”入选全市“党建36计·助力乡村振兴”先进典型案例,刘长屯村党支部书记张祖踉两次在市级村干部培训班分享促乡村振兴工作经验。
围绕“谁来干”,多方集聚人才
河南康淇食品有限公司技术员与渤海路街道杨小屯村签订责任书后,在责任点对农户、种粮大户等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宣讲惠农政策、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并协调解决村内劳动力就业103人;在龙岗街道姬屯村,聘请村内种植能手刘孝冉定期为果农传授种植和养护知识,为果园提高种植效益……
开发区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聘请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的优秀人才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发挥“以才兴村”效应。以“农技服务交流会”为契机,大力从本地带富能力强的乡贤、大户、村民中挖掘“土专家”“田秀才”,发掘技术人才45人,签订帮扶责任书28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各街道组织召开乡贤产业发展座谈会,动员鼓励能人志士回乡创业就业,12人签订发展特色产业意向书,实施“红色新青年”引才计划,动态建立84名村后备人才队伍。
围绕“干什么”,培育特色产业
“我们将重点打造蔬果采摘、农家乐和特色农产品为一体的弘丰农场,带领村民增收,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龙岗街道姬屯村党支部书记高三军说。
今年年初以来,开发区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谋思路、想对策,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刘长屯村成立鹤壁市鹤鸣经济咨询有限公司,与鹤壁市新金原汽车城合作,打造汽车经营一站式服务4S店,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董庄村利用土地优势,打造“懂你来”商圈,以采摘园为主,集饮食、休闲、娱乐为一体,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
围绕“为谁干”,共享发展成果
“我们建立了‘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充分发挥‘双绑’机制作用,引入牧原集团建设生猪养殖项目,村集体入股分红,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项目还为周边村民免费提供100亩的沼液浇灌,实现了抱团发展、互利共赢。”龙岗街道李福营村驻村第一书记殷拥军说。
一方面,开发区深化“双绑”机制,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党支部+农户”模式,构建多方共赢的利益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累计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另一方面,开发区各街道将集体经济收益用于发展公益事业、改善村容村貌、帮扶困难群众等民生需求上,为全村居民提供医保、助学金等保障补贴,让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
“下一步,我们将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牢固树立‘党建+’理念,建强党建阵地、优化‘头雁’队伍、培育乡土人才、发展特色产业、提升治理效能,以高质量党建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开发区党建和人力资源部部长陈岩说。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