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 > 新闻 > 鹤壁新闻 > 评论

【评论】培育新优势 提升新动能

培育新优势 提升新动能

——二论贯彻落实全省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办公促开工活动要求

□鹤壁日报社评论员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四个“新”,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日前,在全省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办公促开工活动中,“培育新优势提升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被频频提及,指明了项目建设的发力方向。活动对我市培育新优势助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等经验做法的充分肯定,更激起了我们竞进拼抢、奋勇争先的劲头。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此次活动要求,与正在深入开展的主题教育相结合,以项目结构之变引领产业结构之变、产业能级之变,为加快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在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当先锋提供坚实支撑。

鹤壁曾经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如何在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当先锋,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子、提供借鉴?回答好这一问题的重中之重,必须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中,以动能之变、气质之变、思想之变持续培育新优势、提升新动能。

近年来,我市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先的优势产业。汽车线束和电子插接件打入宝马、奔驰等知名车企,尼龙66特种纤维填补了国内空白,完整的镁产业链条已经形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仕佳光子扎根鹤壁,京东(鹤壁)数字经济产业园产值已超预期,卫星互联网产业从“全面起势”到“加快成势”,53平方公里的鹤壁科创新城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支持的力量……这座位于淇河之滨的城市,从重大战略中找机遇、从比较优势中定思路,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换挡增速的转变,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正在向这座城市集聚,越来越多科研成果在这座城市孕育而生,原来的“煤城”已经变成如今的“美城”。

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鹤壁实践,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链群互动构筑生态圈,聚焦“六新”开辟新赛道,点面结合做强主引擎,打造产业转型升级“鹤壁模式”尤其重要。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开辟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新领域新赛道”,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优势、提升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更有力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找准培育新优势的“着力点”。牵牢牛鼻子,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才能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当前,我们已经明晰了“四优三新”主导产业体系,要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布局延伸发展链条,有针对性地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灵活组合园区建设、人才招引、金融支持等多种“福利”,引导重点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提高新兴产业比重,以产业升级加快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打开提升新动能的“主引擎”。勇于创新促转型,转换赛道、提档升级,才能点燃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战略之举、制胜之道,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围绕产业链谋划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借力借势整合区域内资金、资源、人才、基建等要素配置,从高素质人才引进培育、基础研究和技术体系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多方面着手,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化“老优势”为“新助力”,为新兴产业发展做好积累、打牢基础,努力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抓住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把握发展机遇,科学谋篇布局、精准卡点落子,才能破困局、开新局。面对新阶段、新征程,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决策部署,坚持把产业转型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改革,持续转方式、调结构,优存量、扩增量,强动能、创优势,加快走出现有“舒适区”,缩短转型“阵痛期”,迅速抢占产业“制高点”,争得领域发展“话语权”,“聚”出老工业城市产业发展新天地,“造”出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新优势,“改”出老工业城市宜产宜居新环境。

培育新优势,提升新动能是赢得发展先机、促进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铆足干劲“轰油门”,增强的是经济动力活力,坚定的是发展信心决心。放眼鹤城大地,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将越发铿锵有力。

责任编辑:樊翠翠 总值班:安荣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X月X日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客服电话: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69号-2豫ICP备05017469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6011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0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112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611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