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讯】9月27日上午,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办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鹤壁专场在郑州举行。市委书记赵宏宇,市长李可,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永青,副市长王强围绕“加快转型发展,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主题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
△我市打造全链条中试体系,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形成产业。图为依托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河南省高性能尼龙纤维中试基地。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淇河实验室已纳入省实验室序列。请介绍一下淇河实验室的有关情况,以及鹤壁市在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进创新人才、培育创新主体方面的举措成效。
市委书记赵宏宇: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近年来,鹤壁市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努力推动“第一战略”成为“第一动力”、“关键变量”成为“发展增量”。
一是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刚才我简要介绍了“一室两城”建设情况,这里我重点介绍一下淇河实验室的情况。淇河实验室是我们积极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成果,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个,聚焦主导产业,实验室建设镁基新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两个研发中心,集中力量攻关“卡脖子”关键技术,助力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个,坚持应用牵引,实验室把中试基地作为底座工程,打造全链条中试体系,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形成产业。第三个,突出市场导向,实验室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成立了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公司,推动科研项目化、项目公司化、收益市场化,着力打造“自我造血”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淇河实验室建设进程,按照“边建设、边聚才、边科研、边出成果”的原则,加快推动相关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我们不断完善“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全市现有创新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过400家、三年翻了一番,研发经费投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73.7%、全省第五,今年前8个月,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在连续四年实现翻番的基础上又增长了64.3%。
三是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我们坚持把人才引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持续实施“兴鹤聚才”计划,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制定了涵盖“引、育、留、用、服”全链条的人才政策措施,建设了人才街区、人才公寓、人才驿站等,打造了从衣食住行等“随身小事”,到求职就业、婚姻家庭等“人生大事”的人才服务体系,着力构建近悦远来、人尽其才的人才发展小气候、全域创新大生态。当前,我们正在举办第三届“人在鹤壁·才是主角”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借这个机会,我代表鹤壁市委、市政府,诚挚邀请天下英才来鹤壁创新创业、成就梦想。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部署,持续落实省委“第一战略”,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努力让创新成为鹤壁最鲜明的标识。
△为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我市在城区主要交通路口施划彩色斑马线,引导市民规范交通行为,营造文明、安全、有序、畅通的出行环境。
河南日报记者:发展为了民生,抓民生就是抓发展。请问,近年来鹤壁在服务和改善民生,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效?
市长李可:谢谢您的提问。鹤壁市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重点推动“一老一小一青壮”、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等社会项目,已在全市所有城市社区和县城社区实现“一刻钟生活圈”建设全覆盖。
一是聚焦重点人群,解决民生难题。围绕“一老”,出台政策支持,大力推行社区助餐服务模式,推进“医办养”“养办医”(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等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其中“智慧添翼增动能·康养创新添活力”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优秀案例。围绕“一小”,大力实施公办幼儿园扩容工程,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90.4%;加快推进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累计改建45个儿童友好公园,2023年成功创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围绕“一青壮”,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今年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打造12个人力资源品牌,全市技能人才达39万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48.1%、位居全省前列,“供需两端发力,着力破解‘就业难’‘用工缺’”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
二是完善服务体系,赋能品质生活。以“一刻钟生活圈”为抓手,将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融入城市建设,修建健康步道550条、室外综合健身场地247个,办好第一届全国匹克球锦标赛、鹤壁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标准,建成公园游园240余个,实现大型城市公园与小游园错落有致、全域覆盖,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3.3%、48.8%、21.5平方米,均位居全省第一。优化商业网络布局,高标准建设社区商贸中心15个、便民商业网点541个,推动品牌连锁企业进社区,青年发展型城市生态加速构建,高品质生活圈已然形成。
三是着力全域推进,书写幸福答卷。2021年我们入选首批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2023年承办中部六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现场会,今年又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已形成独具特色、易于推广的“一刻钟生活圈”建设“鹤壁模式”。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规划设计“共议制”、项目建设“共建制”、社区管理“圈长制”、治理格局“共享制”,建设项目化、管理智慧化、服务便民化的“四制三化”建管模式,不断提升生活圈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切实将百姓的生活圈建成幸福圈,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
△我市全链条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累计改造建成68家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等。图为天海集团在行业内率先将电线、模具、端子等全套原材料导入智能立体仓库管理,建立了智能仓储系统。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们了解到,鹤壁市成功创建国家级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和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请问,鹤壁市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
市长李可:谢谢您的提问。鹤壁市早在2013年就是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2020年又被评为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市。从去年开始,又携手华为共建全国物联感知体系示范城市,为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今年9月19日在上海召开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我们受邀向全球介绍了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先进经验做法,引起与会嘉宾热烈反响。
一是全链条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加快推进功能性新材料、电子电器、镁基新材料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一链一策”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对规上企业开展免费“一对一”技术指导,目前,累计改造建成68家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等,平均生产效率提高30%、运营成本降低20%。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商业航天、合成生物、半导体及工业软件等新兴产业,年产30颗卫星的智造基地投入生产,建成全球最大的异VC钠研发生产基地,龙芯中科自主研发的国产化CPU芯片项目投产运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全省第二,2022年入选推动落实数字化转型战略成效明显省辖市,因产业转型成效明显两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同时,今年获评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二是全方位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建设5G基站3600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获批国家“双千兆城市”。拥有涵盖云安全、物联网等多领域的63项核心知识产权,鹤壁卫星算力中心、京东算力中心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基于“城市鸿蒙+”智慧合杆,构建“物联、视联、数联、智联”的鸿蒙城市数据底座和城市感知运行中心,打通全市46个部门的134个业务系统,城市基础设备共享率达到100%,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
三是全领域推动城市数字治理。围绕城市交通出行、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等方面,联合华为打造红绿灯智能配时、停车引导、智慧照明、火灾自动感知报警等13个应用场景,有效改善群众生活体验,提高城市治理效能。依托“中原1号”“鹤壁1号、2号、3号”4颗遥感卫星,以及40多架空中无人机和地面2.5万路摄像机、2万个各种传感器,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全域安全感知体系,打造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指挥系统,有力保障全市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进政务服务移动端“鹤立办”App,150余项高频事项实现“指尖办理”,在全省创新推行政务服务“视频办”,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窗口与群众随时线上“面对面”直连,全市97.7%、2059项事项全程实现网络办理,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不断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着力打造全省数字产业化发展先行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为全省数字化转型做出更多鹤壁贡献!
△我市坚持执法重心下移、管理服务前移,设立城市管理服务站,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柔性服务”。
法治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鹤壁获得全省平安建设考核“五连冠”。请介绍一下,鹤壁市在创新社会治理、护航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永青: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鹤壁市社会治理工作的关注关心。近年来,在市委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思路引领下,我们着眼于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2021年首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蝉联“长安杯”,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一评四会”经验做法入编65个“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建经验”,相继实现全省平安建设考核“五连冠”和优秀市县“满堂红”。关于这项工作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是聚力大抓基层基础,让社会更安定。坚持以城市社区和村镇社区两大核心区域为突破口,分别探索推行“六强六化”和“点线面一体化”工作法,不断加强“五强五优”乡镇(村)、街道(社区)创建,评选了26个村(社区)“五星党支部”,全面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实行“四级综治中心+信息化+网格化+铁脚板”的治理模式,科学划分全市一级网格2397个,实现“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民调组织”全覆盖。同时,创新实施“三色”马甲、“红袖标”工程,建立各级各类巡防队伍1019支,确保治理触角延伸至街头巷尾、足迹遍布到城乡角落,形成了“有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格局。
二是聚力实践“枫桥经验”,让人民更安宁。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全省首家实现综治平台与公安警综平台矛调数据实时对接,细化完善“警网融合”1234工作流程,确保110指挥中心接收的非警务类矛盾纠纷实时流转、实质化解。创新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村居说事评理会、乡办综治联席会、县区评议会商会、市级分析研判会”为主题的“一评四会”工作机制,近3年来共杜绝“带病上马”项目事项12个,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矛盾纠纷1.3万余件,较好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问题不上行”。
三是聚力打造亮点品牌,让高质量发展更出彩。探索实施“大走访、大宣传、大排查、大化解、送温暖”的“四大一送”活动,年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万余件,有效破解了“进不了门、说不上话、帮不上忙”的问题,成为联系服务群众、推进社会治理的鹤壁品牌,在活动实践中孕育产生的淇滨区钜桥镇“选、进、稳、调、清”五步解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聚焦人民群众可感可触可及的具体安全感,颁布实施全省首部市域社会治理地方性法规《鹤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成功创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全面开展“探照灯”风险预警、“挖掘机”管控处置、“压路机”善后治本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三大工程”,加力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无诈城市”创建、命案防范、未成年人保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救助等“五大行动”,公众安全感连续3年保持在98%以上。为全市673名法律、警务服务专员搭建信息化平台,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五位一体服务机制”经验做法被中央依法治国办评选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鹤壁企业权益保护指标评价连续两年全省排名第一。
下一步,鹤壁市将始终扛牢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政治责任,以“基础实”护“百姓安”,力争再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三夺“长安杯”,在全省平安创建中展示鹤壁担当。
△市农科院与神农种业实验室“牵手”,加快培育和发展种业新质生产力。图为市农科院科技人员正在实验室内统计筛选玉米抗病种质材料基因型。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请问,鹤壁市在粮食单产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美乡村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副市长王强:感谢您对鹤壁“三农”工作的关心关注。近年来,我市锚定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坚持“优而强”的发展路径,努力在粮食单产上求突破、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走在前、在乡村建设上探模式。
在单产提升方面,鹤壁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120万吨以上,人均产粮760公斤、高出全省平均100公斤左右。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通过试验田攻关、大面积推广、高产典型培育等措施,2023年我市玉米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1171.4公斤,高产创建跨入“吨”时代。尤其是今年,全市小麦单产、总产分别较上年增加了12.5公斤、1.72万吨,攻关试验田亩产达到912.6公斤,刷新了全国单产纪录。这既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也是对广大农民朋友辛勤耕耘、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当前,秋粮丰收在即,我们大力推广一密、一滴、一控、一喷、一晚“五个一”玉米高产技术模式,扎实开展大豆等秋作物高产技术探索,力争单产实现新突破、总产实现新提升,积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鹤壁贡献。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我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大力支持,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46.92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92.3%,力争在2025年把全市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时,积极探索社会投入、规模运营、管护保障等机制,确保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民心工程、富民工程。
在和美乡村建设方面,我们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第一场硬仗,一体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管控和户厕改造“三大革命”,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所有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7%。2023年,全省乡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谋划实施和美乡村计划“1060”工程,首批明确10个和美乡村组团,选取60个村庄,示范带动全市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同时,选取部分村庄,重点开展人居环境长效机制不健全等十大破题行动,为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逐步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
△我市锚定“六最”营商环境目标,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了龙芯中科、航天宏图等一批头部企业到鹤壁发展。图为龙芯中科芯片封装车间。
香港商报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龙芯中科、航天宏图等一批头部企业到鹤壁入驻发展。请介绍一下,鹤壁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有关情况,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副市长王强:近年来,我们锚定“六最”营商环境目标,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连续七年迭代升级改革举措,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五年全省优秀,企业满意度连续四年保持全省第一,获评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服务创新示范市、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市、省“万人助万企”活动优秀集体,首创首成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营商环境“鹤壁样板”呈现新气象。
一是坚持“两个健康”,助推民营经济发展。我们创新打造四级“两个健康”实践中心,建成了市县乡三级民营企业家学院(课堂),推行民营企业家“1+5”教育培训模式,实施“青蓝接力”年轻企业家培养计划。我们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产业链共性问题、企业个性问题双服务渠道,企业反馈问题化解率98%。同时,我们出台了全省首部地方性法规《鹤壁市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制定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30条具体措施,授予20名民营企业家“鹤壁功臣”“鹤壁市荣誉市民”称号,有效激发了企业家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
二是坚持诚信赋能,持续优化信用环境。我们打造了全链条信用监管“鹤壁模式”,创新推行“鹤信码”,全市17.8万户经营主体全部实现赋“码”管理、一“码”监管;基层监管人员可以通过企业信用标签,在完成单项检查的同时,根据需要完成价格、计量等24类其他监管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监管效率进一步提升,该做法被省委深改委列入2024年度改革红榜,并荣获第五届“新华信用杯”。我们深入推进“企业贷款一件事”专项服务,推动金融服务供需两端精准对接,截至目前,鹤壁市普惠金融共享平台(信易贷)注册企业超过4万家,为企业累计授信250亿元,发放贷款213亿元,有效破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我们还创新了“四书同达+到期提醒+跨区域协同”信用修复机制,帮助3340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助力企业纠错复活,高频失信企业退出率达93%。
三是坚持项目为王,不断提升服务质效。我们创新打造了企业服务管家、金融服务专员、法律服务专员、警务服务专员、营商环境监督员联合协作的“五位一体”服务机制,为高成长型企业、商(协)会、中小微企业等配备“五位一体”服务专员,实现了各类经营主体全覆盖,相关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针对新签约的项目,我们还成立了项目管家组,实行领导领办、要素交办、手续联办、跟踪督办“四办”工作模式,强化项目保障,助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比如,投资35亿元的中原日化生态产业园当年开工、当年试生产,京东(鹤壁)亚洲一号仓8个月建成开仓、在全国74个同类项目中进度最快,落地项目不断刷新“鹤壁速度”。我们建设1个市级、8个县(区)级营商环境监测站,108个企业监测点,打造了覆盖全市的“1+8+N”营商环境监测体系,全方位收集解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坚持意见建议专业化,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人士中选聘营商环境监督员,同时聘任为第一届“营商智库”专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下一步,鹤壁市将以全面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聚焦经营主体需求和群众关切,积极推进营商环境关键领域的创新探索和改革试验,以最优的营商环境带动最热的投资创业,持续擦亮鹤壁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做出鹤壁更大贡献。(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