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新闻推荐
云鹤说新闻丨淇河实验室何以迸发创新活力
来源:鹤壁新闻网2025-05-15

【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首席记者 常凯 范鑫】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就我市而言,“一室两城”建设既是抢占产业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战略引擎,更是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其中,“一室”即淇河实验室,其作为我市首家省级实验室,能否迸发创新活力,助力我市在转型发展浪潮中破浪前行备受关注。

近日,淇河实验室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围绕实验室建设的核心议题,对总体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定位、创新运营模式等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梳理,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文件。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淇河实验室正式迈入全面规范化、系统化运行的崭新阶段。

那么,进入新阶段的淇河实验室何以迸发创新活力,为我市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战略科技支撑呢?“云鹤”透过这次会议,找到了淇河实验室撬动创新的3个支点。

支点一:锚定产业需求,锻造应用研究硬实力

实验室能否真正成为驱动发展的硬核力量,关键在于其创新成果能否深度融入产业转型的核心链条。唯有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的现实生产力,才能避免实验室沦为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真正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云鹤”注意到,从2024年11月6日淇河实验室挂牌,到日前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其职能定位、总体思路和目标十分清晰:面向建设材料强国的重大需求,聚焦镁基新材料、生物医用新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新材料、尼龙新材料等领域,开展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研究。

显而易见的是,实验室聚焦的研究方向和我市主导产业紧密结合,且紧贴市场发展、紧跟产业趋势。

例如,淇河实验室将重点攻关镁基储能材料智造技术、变形镁合金材料智造技术、生物医用镁合金材料智造技术、镁合金大型一体化压铸成型技术等,破解镁产业技术壁垒。

再比如,淇河实验室还将重点攻关生物医药新原料生物合成技术、功能性代糖代蛋白智造及应用技术、非粮生物基新材料智造应用技术等,旨在突破中医药活性成分植物提取原材料限制,实现医药原料高效生物合成。

助力我市构建全镁产业生态,成为镁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引领者;助推我市实现由“生物制造”向“生物智造”转变……淇河实验室锚定产业需求,锻造应用研究“硬实力”,成为其迸发创新活力的密钥之一。

支点二:构建“1+4+N”体系,打造新型研发机构

锚定科技创新的战略坐标后,如何将蓝图高效转化为现实?一套兼具前瞻性与实践性的特色建设方案,正为实验室的长远发展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云鹤”在此次理事会上注意到,“1+4+N”建设模式引发关注。其中,“1”即实验室总部;“4”即整合相关产业资源,由相对应龙头企业牵头建设的镁基新材料研发中心、生物医用新材料研发中心、功能性高分子新材料研发中心、尼龙新材料研发中心;“N”即以应用为牵引,共建“N”个中试基地。

这种“既非传统科研机构、又非普通企业研发中心”,而是把中试基地作为实验室的底座工程,推动我市“一室两城”融合发展,打造中试产业集群,进而构建“实验室+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相互赋能的科研转化体系的建设模式,不仅是淇河实验室的显著特色,也是新型研发机构的鲜活样本。

同时,“云鹤”还注意到,淇河实验室在进入运行阶段后,在体制机制上也有创新砝码。比如,实验室以市场为导向,探索打造的“自我造血”运行模式。设立相应的成果转化公司,突出市场化运作,推动科研项目化、项目公司化、收益市场化,并实行“产业立题、企业出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的协同机制。

由此看来,淇河实验室作为我市高能级创新平台,“1+4+N”建设模式不仅成为其迸发创新活力的第二个关键支点,也为实验室高质量运行搭建起了四梁八柱。

支点三:贯通“三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实验室作为整合创新资源、承载核心创新功能的战略高地,大力建设淇河实验室,既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关键举措,也是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提升我市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

“云鹤”梳理发现,淇河实验室迸发创新活力的第三个支点正是其贯通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

在此次会议上,淇河实验室理事会向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长聘教授魏冬青颁发了聘书;并听取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建议人选汇报。同时,在淇河实验室2025年的工作计划中,实验室还将持续遴选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引进院士级专家;围绕实验室重点研究方向组建5个以上高水平研究团队,每个团队都以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或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为核心。

依托淇河实验室这一平台,一个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潜在人才组成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正在形成。他们的加入,让我市在创新链突破、产业链反哺上有了最坚实的支撑。

比如,在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攻关上,2025年,淇河实验室将搭建材料基因组计算平台和数据库,开展辅助设计研究,进行小试或模拟实验,支持镁、生物医用材料开发。

再比如,在开展中试和产业化开发上,淇河实验室将围绕花椒素的高效化学及生物合成、纤维素酶、白云石综合利用清洁炼镁,以及基于金属镁基材料固态储氢技术开展中试、工程化实验和技术研究。

从此次理事会释放的信号看,淇河实验室的下一个发力点已然明晰,这座没有围墙的“创新共同体”,正在用实践证明——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突围,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核心动能靠机制破冰。

当实验室的镁合金板材“轻”装上阵、尼龙新材料“韧”性十足,我市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成色,亦在这“一轻一韧”间愈发鲜明……

责任编辑:樊翠翠审核人:冯丽敏总值班:安荣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姓名:
电话: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