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高中校史馆老师向学生讲解学校历史 鹤壁市高中供图
【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记者 马飞】“鹤壁市高中全体师生始终秉持‘朴实沉毅,自强不息’的鹤高精神,让校园文明浸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使学校成为培养‘博雅大气,平和从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殿堂。”6月6日,鹤壁市高中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2024年以来,学校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强化特色品牌建设,全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以文明奏响校园和谐乐章。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鹤壁市高中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长足发展和进步。鹤壁市高中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河南省依法治校先进校”等称号;教育教学成果喜人,高考各项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
立德树人,夯实思想道德建设之根
鹤壁市高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文明校园创建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结合。为深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通过召开动员大会、专题会,制作展板和文化景观,开展国旗下演讲等多种形式,以及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群、电子屏、国旗下演讲、班级黑板报等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了解、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
通过举办每年一届学生党校、每年一次师生书画展、每季度一次思政大课堂、每月一次主题团日等活动,全面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形成了学校党委书记和党委成员带头讲、党组织书记轮流讲、思政课教师主要讲、全体教师人人讲、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经常讲、班委学生干部试着讲的“大思政”新格局。
通过开展每季度一次道德讲堂、每学期两次文化大讲堂、每年一次戏曲进校园、每年一次“童心向党”系列活动,不断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完善设施,强化活动阵地建设之基
鹤壁市高中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发挥各种阵地的育人功能。建立学校党委书记把关、校长监管、纪检监察的校园网络和校报、校刊管理机制,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舆论生态。积极向《鹤壁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经济报》等报纸推送反映学校党建、教学、文明创建等成果的新闻稿件,近3年共计刊发90余篇。
建立学生电子阅览室、数字体验馆、校园书店,组织师生开展阅读共享、读书会等活动,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建立1处“廉洁文化长廊”、1个书画展厅、8个文化景观,完善了校园宣传橱窗、广播站、心理咨询室功能,充分发挥各类宣传阵地载体的作用,全面拓展了育人渠道和育人空间。
此外,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发挥学校在城市文明创建中的辐射作用,积极开展乡村少年宫、社区教育帮扶活动,深入淇县南关中心小学开展少年宫送课下乡12次;捐赠图书2次,总价值6000元;帮助建立文化宣传栏3处,修缮体育场;绘制长达50米的大型墙体画——《画说党史》。帮助淇县黄洞乡初级中学建造乡村少年宫宣传栏2处,开展送课下乡3次,制作宣传展板4次。帮扶山城区石林中心小学,开展送课下乡9次。走进社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学法指导、垃圾分类指导、应急救助知识讲座等活动6次。
师德为先,树立教师队伍建设之本
为塑造良好的育人形象,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鹤壁市高中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打造163个党员示范岗、42个示范班级、7个示范处室,每年开展1次微党课比赛,举行4次师德教育报告,进行2次“师德标兵”“文明教师”评选和2次“廉洁从教”责任书签订,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高尚师德,争做“四有”好老师。
通过建立“青蓝工程+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同课异构”的培养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2022年以来,在教学科研工作中,青年教师在省级课题上有32个项目结项,在市级课题上有64个项目结项,获得12个省级优秀成果,27名青年教师获省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文化浸润,厚植校园文化建设之韵
为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鹤壁市高中坚持以文化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文明校园创建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包含文明校园创建、党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文化元素等内容的文化墙、人文景观、宣传橱窗,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浓厚文化氛围;修缮了文体馆、音体美活动中心、风雨体育场等设施,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供了重要阵地。
通过举办以形势政策、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报告会、讲座,开展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加强了教风学风建设;通过开展戏曲书法进校园、“‘艺’声‘12·9’诵出爱国情”、“市长杯”足球赛、师生书画展等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容,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优化布局,展现校园环境建设之貌
鹤壁市高中重视环境育人,不断美化校园环境,力求做到校园内各类建筑物及标识色彩搭配科学、构图美观、布局大气。
消防设施达标,体育健身器材齐全。消防通道、禁烟标志清晰规范。师生着装整洁大方,举止文明得体。每年设立专项资金15万元,用于加强教育教学活动园地、文化墙、文化走廊等建设。学校与市城管部门每季度开展校园周边环境联合整治行动,实现专职保安、视频监控校园全覆盖,为建立校园安全管理平台、促进校园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