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文明的力量丨文明浸润育桃李——记“全国文明校园”市福田小学
来源:鹤壁新闻网2025-06-11

QQ20250611-092126.jpg

△市福田小学开发了36门特色社团课程,涵盖剪纸、书法等传统文化项目,以及编程、无人机等科技课程。图为该校石头画社团的师生们正在创作石头画 市福田小学供图

【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记者 范丽丽】六月的市福田小学,梅竹桃桂主题文化园里,石刻诗词与繁花相映成趣,绿色掩映中一块块文明标语牌点缀其间。课堂上,教师俯身指导的身影与学生专注的目光构成温暖画面;课间,“环保小卫士”举着分类垃圾桶穿梭在走廊,“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展板前总有驻足品读的学生。这所“全国文明校园”里,文明密码已深植于日常教育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思想铸魂:让文明基因融入成长血脉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学会垃圾分类开始!”在市福田小学的文明实践课堂上,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五年级学生朱昱诺正带着环保宣传队向低年级同学演示垃圾分类。她的“爱心账户”自开设以来,5年累计捐款3000余元,她周末探访福利院教听障儿童拼积木的事迹,成为校园文明的生动注脚。

这样的文明教育渗透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三风一训”,在教学楼走廊设置“文明榜样墙”,定期更新“新时代好少年”“文明班级”等评选结果。每周一升旗仪式的“文明微讲堂”已成为师生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平台。朱昱诺捐款的故事登上讲台,台下“我也要献爱心”的童声此起彼伏。

市福田小学校长陈俊羽介绍,为将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2020年6月以来,学校累计开展志愿活动322次,总时长超2.3万小时,志愿活动开展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并被评为河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此外,学校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成果显著:1名教师获评河南省文明教师,1名学生获评河南省文明学生,1名学生获评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2名学生获评鹤壁市新时代好少年,让文明从口号变为行动自觉。

师者垂范:用爱与责任筑牢文明根基

放学后,班主任李艳敏逐一批改学生的周记。自2008年入职以来,她的备课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2021年暑假,为做好线上答疑,她一个月处理了9189条钉钉消息。

在市福田小学,这样的师者身影构成文明校园的基石。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切入点”,通过“最美教师”“感动福田人物”评选,树立起一批榜样。他们有的自费为学生购买“荣誉袖标”、有的在特殊节日为孩子们准备惊喜,这些举动成为班级文明的“情感纽带”。正如省级骨干教师、市福田小学语文教师贾飞所说:“当老师把学生装进心里,文明就有了最温暖的底色。”

文化浸润:让文明之美可触可感

穿过刻有“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铭文的文化长廊,梅园内的石刻《爱莲说》与竹圃里的廉政警句发人深省。市福田小学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打造出“一园一景皆育人”的校园环境,梅、竹、桃、桂四个主题文化园集花卉、石刻、书法、诗词于一体,成为校园文化地标。

市福田小学副校长赵亚楠介绍,学校开发了36门特色社团课程,涵盖剪纸、书法等传统文化项目,以及编程、无人机等科技课程,并特聘专业教练员和民间艺人授课。在校园科技节上,学生用饮料瓶制作的生态鱼缸和用旧报纸制作的创意服饰,成为文明与创新结合的最佳注脚。学校因在体育、艺术和科技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河南省“五育”并举实验学校。

社校联动:构建文明育人共同体

“奶奶,这是我给您画的垃圾分类指南!”周末,市福田小学的学生们带着自制的宣传手册,走进开发区北国之春社区教老人垃圾分类知识。这是市福田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缩影。学校与北国之春社区建立合作机制,每学期开展文明实践进社区活动,学生们的环保宣传、文艺演出,成为社区里的一道文明风景线。

对于特殊家庭学生,学校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孤独症学生小航,在老师和同学的持续关爱下,如今已能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来自单亲家庭的小雪,在“爱心妈妈”团队的陪伴中,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这些改变,印证着文明校园建设的温度——不仅是环境的美化,更是心灵的滋养。

文明硕果:以荣誉见证成长

近年来,市福田小学文明创建工作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河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红领巾奖章’集体四星章”“河南省优秀少先队大队”等诸多荣誉。

责任编辑:樊翠翠审核人:冯丽敏总值班:李洪庆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姓名:
电话: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