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城区主干道上的智慧路灯 张书魁供图
【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记者 陈艳艳】华灯初上,鹤壁街头的路灯正悄然“进化”——从被动发光到主动感知,从机械定时到智能调控,物联感知赋予照明系统“智慧大脑”,让一盏盏路灯成为城市夜晚的守护者。这些变化,为市民带来了更加便捷的生活体验。
感知天色明暗:“自动开关”更贴心
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鹤壁城区的智慧路灯齐刷刷熄灭,整个过程流畅自然。“以前路灯开关全靠定时,遇到阴雨天要么亮得太晚,要么关得太早。现在路灯就像会看天色一样,再也不用担心摸黑出门了!”6月25日,正在晨跑的市民孙先生感慨。这得益于安装在路灯顶部的高精度光照度传感器,它如同路灯的“眼睛”,以每分钟一次的频率实时监测环境亮度,结合本地日出日落时间等数据,通过AI算法动态调整照明策略。
遇到特殊天气,智慧路灯的智能反应更加显著。阴雨天气,系统结合气象信息自动提升城区主干道路灯亮度,并延长亮灯时间;大雾天气,路灯不仅提升亮度,还联动智慧显示屏发布安全提示。“有次加班到深夜突然下大雨,原本昏暗的路灯瞬间变亮,我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市民李女士回忆。这种精细化的感知与调控,让路灯真正实现了“人未觉,灯已明;天渐亮,灯自熄”。
捕捉人车踪迹:“车来灯亮”更智能
凌晨2时,零星车辆在淇水大道上行驶,路灯保持着30%的亮度,营造出静谧而柔和的夜景。但当车辆驶入传感器监测范围,前方路灯立即逐级点亮,形成一条明亮的“光带”,待车辆通过后又缓缓恢复节能状态。“现在的路灯可真‘聪明’,后半夜车少人稀,路灯会自动调暗,节省用电;一有车辆行人经过,又马上亮堂堂的!”开了十几年出租车的刘师傅对智慧路灯的动态调光功能竖起大拇指。
支撑这一功能的是路灯内置的由视觉传感器组成的“感知矩阵”,它们如同路灯的“神经末梢”,能够精准识别30米范围内的车辆及移动轨迹,并将数据传输至单灯控制系统。系统根据预设策略,在0.5秒内完成亮度调节,实现“见车增亮度,无车降能耗”。据统计,智慧照明系统投用后,路灯照明能耗降低约50%,仅主城区每年就节省照明用电费用3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低碳节能。
监测线路健康:故障“主动报修”更高效
在鹤壁城市运行中心的管控大屏上,主城区7000余盏路灯实现了实时监测。每盏路灯的电流、电压、开关等状态数据清晰可见。“过去排查路灯故障全靠人工巡检,效率低、成本高。现在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哪里的路灯出问题,系统比我们还先知道,真正实现了‘一屏管全城’!”市政管理部门的运维工程师小李展示着系统界面,只见某盏路灯图标突然变红,弹窗提示状态异常报警。系统自动生成工单,并将故障位置、问题类型等信息同步推送至维修人员的手机端,维修人员携带相应配件15分钟内抵达现场,从发现问题到修复仅用20分钟,效率提升超80%。
从照亮道路到读懂需求,从保障安全到节约能源,鹤壁的智慧照明系统用科技重新诠释了“照明”的意义。它们不仅是照亮归途的温暖光芒,更是城市感知与服务的“神经末梢”。正如市民张女士所说:“这些会‘思考’的路灯,不仅照亮了回家的路,更点亮了我们的美好生活!”随着物联感知技术的持续发展,下一步智慧合杆还会带来更多惊喜,为美好生活注入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