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隋唐演义》或相关文学作品的人或许对瓦岗军首领、邢国公李密并不陌生。在多数文学作品中,李密是以好色无能、忘恩负义的跳梁小丑形象出现的。但当我们深入了解李密后才会发现,他并非如此不堪,相反他在隋末唐初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李密不仅有雄才大略、文武兼备,还在灭隋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李密的身死与黎阳城(今浚县)有密切关系,他死后被葬在黎阳城郊(今浚县卫溪街道罗庄村附近)。
2019-11-21 09:04
10月22日,记者一走进淇滨区大河涧乡毛连洞村,就被村里宽阔的街道和古朴的民居吸引。但更吸引记者的是毛连洞村悠久的历史和杨氏族人做的毁家纾(shū)难的事情,像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一样有传奇色彩。
2019-10-28 08:37
淇县摘星台景区内珍藏着一通民国时期的石碑,论年代,它不如景区中各封建王朝碑刻久远;论故事性,它不如一旁的“扯淡碑”传奇。鲜为人知的是,这通石碑的碑文为爱国将领冯玉祥所撰写,也因此被称为冯玉祥训令碑,而立碑者是当时的淇县县长汪铭鉴。冯玉祥训令碑碑文虽短,但字字反映了以冯玉祥将军为代表的仁人志士盼望国家和平,让人民休养生息的愿景和施政为民的政治抱负。
2019-10-14 08:53
提起田迈造像,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古城办事处的居民大多知之甚少,但若问起石佛寺村老佛爷,乡亲们就会打开话匣子。其实乡亲们口中所说的“老佛爷”,正是石佛寺村的田迈造像,这尊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刻成的造像距今已经存在了近1500年。
2019-09-23 09:27
9月17日,记者在时丰村了解到,该村村北曾有两座古墓,被村民称为大冢、小冢。上世纪50年代,古墓坍塌,村民在墓中发现一通刻有魏王墓”的石碑、一件铁器及一些画像石,以为该墓为曹操墓。
2019-09-19 08:59
“花开戏是个好东西,你要把它传下去。”1981年,19岁的魏海林到浚县大平调剧团接父亲魏学宽的班时,父亲说的这句话,他至今铭记在心。
2019-09-18 09:24
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坛中,有一颗璀璨的明星,那就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高适是唐代著名诗人中少有的官至三品的朝廷重臣。《旧唐书·高适传》中称其为“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但鲜有人知的是,高适年近五旬才被授予一个九品的官职,此后飞黄腾达的他很长时间怀才不遇,悲观避世。正是其长期游离于官场之外,才造就了一个敢于针砭时弊、悲天悯人的诗人。
2019-08-20 09:46
象山东、善化山南有个被称为“石雕之乡”的古村——郑厂村。8月11日,记者进入该村仿佛步入了石雕的殿堂,已完工或未完工的石狮子、石牌坊、石碑构件随处可见,村中还保存着大量石砌民居。据《鹤壁日报》的报道,2011年,郑厂村申报的“浚县石雕”入选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古色古香的“石头村”也被列入首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
2019-08-13 09:47
“纣王身上的罪名主要有残暴、荒淫、穷兵黩武,比如剖比干之心、斫(zhuó)涉水人之胫。其实,比干之心不是纣王所剖,涉水人之胫也不是纣王所斫,残暴、荒淫等罪名大多是周代以后的人强加给纣王的。”8月7日、8日,市文史资料研究员、淇县文化馆副高级研究员高水然谈了自己对“纣王之罪”的见解。
2019-08-11 22:26
“斗水七沙”的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高悬于华北平原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和华夏之殇。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的宿胥口决堤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黄河大决堤,而宿胥口或就在今日浚县新镇镇的堤壕村。面对黄河水患,生活于黄河流域的华夏先民并未被吓倒而是积极地修筑防洪工事应对,如今浚县等地的黄河古堤就是最好的见证。
2019-08-08 08:54
客服电话:0392-3313875 投稿箱: 772704091@qq.com
鹤壁日报社 版权所有:Copyright © heb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69号-2豫ICP备05017469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6011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0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642112